[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9576.0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2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杨燕明;薛睿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G01W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张素斌 |
地址: | 36100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噪声 同步 邻近 记录 装置 | ||
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涉及海洋监测技术领域,水面载体组件包括浮体本体、支撑管和电子舱;支撑管竖直固定于浮体本体上,支撑管的顶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和AIS接收天线;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AIS记录单元、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波浪记录单元位于电子舱内;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连接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AIS接收天线连接AIS记录单元,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连接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波浪能驱动装置通过柔性缆绳与浮体本体连接;具有全天候、全海况,工作时间超长,能在台风眼附近开展海洋噪声源监测,监测种类齐全,覆盖频谱范围宽,航迹可控,海洋噪声源测量范围可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海洋环境中,声波是探测、跟踪,水声通信、导航、定位、水下遥控等的主要手段。一方面,从声呐方程可以知道,海洋噪声是各类声呐的干扰背景场,声呐系统的性能直接受海洋噪声的制约;另一方面,海洋噪声包含了关于海面状况、船舶信息、海底地慢的构造过程、海洋发声动物的行为等等多方面的大量信息,由海洋噪声数据可以反演出海面、海水和海底的各种信息。研究表明,频率在50Hz到500Hz十倍频程范围的远处航船是主要的噪声源,一般认为10公里以内的船舶作为目标识别处理,而100公里以远的船舶对浅海海洋噪声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海洋噪声在几百赫兹以上频率,海洋噪声级与海况有直接的关系,也与测量水听器所在地的风速直接相关。因此,海面噪声源的采集对于海洋噪声的监测、建模和验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在采集近、远海海面噪声源数据方面,目前对于海面(包括风、浪、降雨)来说有两种常用方法:现场实测和卫星反演产品。现场实测常利用船载设备,这对记录海洋噪声的潜标并不适合;卫星反演产品存在覆盖面广、免费获取的优势,但存在时间、空间分辨率较低的缺点,产品精度也难以满足建模的要求。在周边船舶信息方面,由于岸基自动船舶识别系统(AIS)系统的覆盖范围有限,仅限于近海岸50海里之内,目前对于近、远海海面船舶的信息采集还有一种:AIS卫星数据。AIS卫星数据虽然费用低、覆盖面广,但存在时隙冲突问题,使得某一感兴趣海域的船舶检测概率降低,这是由SOTDMA协议本身缺陷造成的,即使通过增加卫星个数的方式仍然无法彻底解决该问题,还使得监测成本费用增加许多。
目前现有的海洋噪声源记录浮标系统虽然布放、回收简便,集成有AIS接收设备,但没有海浪和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功能,海洋噪声源监测范围随波漂流而不可控,且电池容量有限,无法满足长时间的监测需求,在近、远海恶劣海况下工作也存在发生损坏,无法回收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适用于全天候、全海况海洋噪声源数据记录方法,不仅能满足海洋噪声源的同步邻近监测和海洋噪声建模等需求,也可用于海洋环境卫星和AIS卫星的数据验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洋噪声源同步邻近记录装置,包括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AIS接收天线、AIS记录单元、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波浪记录单元、电源、水面载体组件、波浪能驱动装置;
所述水面载体组件包括浮体本体、支撑管和电子舱;所述支撑管竖直固定于浮体本体上,支撑管的顶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所述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和AIS接收天线;所述电子舱安装固定于浮体本体上,所述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AIS记录单元、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波浪记录单元和电源位于电子舱内;
所述气象六要素测量单元通过电缆连接气象六要素记录单元,所述AIS接收天线通过电缆连接AIS记录单元,所述海洋发声生物监测单元通过电缆连接海洋发声生物记录单元;所述波浪能驱动装置通过柔性缆绳与浮体本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9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