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物地下室底板中塔吊基础防渗水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7592.6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8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夏武;朱汇;夏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夏武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E02D27/42;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地下室 底板 塔吊 基础 渗水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地下室底板中塔吊基础防渗水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底板,防水保护层,塔吊承载基底,塔吊基础,砖胎膜墙体底端侧面的防水卷材,在地下室底板以上的塔吊基础两侧分别设置主支撑结构和加固组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浇筑钢筋混凝土地板,铺设防水保护层和浇筑成塔吊承载基底;步骤S2:砌筑砖胎膜和铺设防水卷材;步骤S3:浇筑地下室底板,对钢筋网片和止水钢板;步骤S4:固定主支撑结构和加固组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的主支撑结构和加固组件,用来支撑加固塔吊基础,防止塔吊基础因地下水渗透使其倾斜与周围混凝土连接处产生裂缝,有更多水渗透在其裂缝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地基的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地下室底板中塔吊基础防渗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楼市的火爆,小区住宅向更高、更深两端方向发展,对于地下车库,人防工程较大的工地,塔吊臂工作幅度的有限性,决定塔吊基础只能设置在地下车库所在的范围内,如何正确地选择合理的塔吊基础施工方案,对杜绝地下室底板在塔吊基础位置渗水是极为重要的。目前最常用的施工方案有两种:第一种方法:塔吊基础在地下车库底板以下,浇筑底板时不留施工缝,习惯称之为预埋标准件法,也就是说底板面以下的标准节浇在砼内,这种方法有三个缺点:第一:浪费标准节,十字梁,成本高。第二:长期的地下水浸浊,被埋塔吊标准节锈蚀,底板因此而渗水。第三:底板浇筑砼时,由于塔吊施工连续工作,对钢筋砼底板结构形成动荷载,造成扰动,给地下结构带来不利影响,另外被混凝土预埋的标准节和砼之间留下缝隙,造成渗水。
第二种方法:塔吊基础顶面在车库底板以下,浇筑底板时,在塔吊基础四周留下后浇带,待拆除塔吊后再补浇砼。这种方法相对于第一种方法经济实惠,所以也是施工单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然而这种方法有一个最大的缺点,也是目前为止没有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就是渗漏。
由于地下室底板与塔吊基础连接处时常会出现渗漏的现象。目前大部分地下室底板中塔吊基础部位存在大量渗水风险,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则可能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和施工质量。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发明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降低建筑物地下室底板中塔吊基础防渗水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建筑物地下室底板中塔吊基础防渗水结构,其中,包括钢筋混凝土底板,布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上的防水保护层,设置在所述防水保护层上,且由若干个并排设置的工字钢梁浇筑而成的塔吊承载基底,浇筑在所述塔吊承载基底顶部的塔吊基础;
所述建筑物地下室底板中塔吊基础防渗水结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底板两侧的两砖胎膜,铺设在两所述砖胎膜墙体底端侧面的防水卷材,两所述砖胎膜顶面设置两地下室底板,两所述地下室底板内侧设置塔吊基础,两所述地下室底板与所述塔吊基础之间分别设有钢筋网片,在所述塔吊承载基底与所述塔吊基础连接处,所述塔吊基础与所述地下室底板连接处分别设有止水钢板;
在所述地下室底板以上的所述塔吊基础两侧分别设置主支撑结构和加固组件。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物地下室底板中塔吊基础防渗水结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主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塔吊基础侧面固定的平衡底座,跨接在所述平衡底座两相对的固定块之间,且两端设有螺纹方向相反的传动丝杠,驱动所述传动丝杠转动的减速电机,相对设置在所述传动丝杠两端的两导向组件,分别设置在两所述导向组件端部的主联动机构和副联动机构,在所述主联动机构和副联动机构上各设置一个助力连接件。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筑物地下室底板中塔吊基础防渗水结构进一步优化方案,每一个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与所述传动丝杠螺纹段螺纹连接的移动杆,分别插接在所述移动杆两端的两连接杆,以及卡扣连接在两所述连接杆自由端部的两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底面的滑板与所述平衡底座上两相对设置的滑道相互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夏武,未经朱夏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75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