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液吸收型结晶造粒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7301.3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7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郜长水;杨凤君;张世伟;南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昊(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9/00 | 分类号: | B01D9/00;B01D53/18;B01D53/14;B01J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结晶 设备 | ||
1.一种气液吸收型结晶造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晶造粒器(1),粒度调节循环泵(2),尾气吸收器(3),冷却器(4),气体加料器(5),静态混合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结晶造粒器(1)由上大下小两个圆柱体和上下封头组成,两个圆柱体之间由台锥体过渡连接,结晶造粒器设有集液槽(11)、循环液出口(12)和进口(15)、中心循环管(16)、晶浆取出管(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结晶造粒器(1)的循环母液由出口(12)经上循环管(13)进入到冷却器(4),移除气体吸收的反应热和结晶热,使母液中的低溶解度溶质产生过饱和度,再经下循环管(14)与气体加料器(5)加入的气体进行吸收反应,进一步产生过饱和度,然后经中心循环管(16)送到结晶造粒器(1)的底部,晶核的生成以二次成核为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原料气由气体加料器(5)进入到液相后,经静态混合器(6)充分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结晶造粒器(1)循环液进口(15),因气体加料器(5)加入的气体使该处的母液密度变小,同时由于冷却器(4)出口管线内的母液温度降低密度增大,造成结晶造粒器(1)的循环液出口(12)和循环液入口(15)之间的压力差,使结晶造粒器(1)内的母液和冷却器(4)之间产生自然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由中心循环管(16)出口进入到结晶造粒器(1)底部的过饱和溶液及部分没被吸收的气体,经结晶造粒器(1)下部的结晶悬浮层逐步上升,消失其过饱和度,促使结晶生成和结晶颗粒长大,同时继续吸收气体,随着结晶造粒器(1)上部表观流速的降低,清液汇流入集液槽(11),产品由结晶造粒器(1)下部的晶浆取出管(17)引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结晶造粒器(1)上部设有粒度调节循环泵(2),该泵为变频电机,可根据不同的结晶粒度要求调节循环量,粒度调节循环泵(2)吸入结晶造粒器(1)上部清液段的母液,经辅助循环管(18)送到结晶造粒器(1)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结晶造粒器(1)顶部连接有尾气吸收器(3),在尾气吸收器(3)中,结晶造粒器(1)中没有被吸收的原料气与原料液逆流接触,进一步提高原料气利用率,降低尾气排放量,排放的尾气由尾气出口(9)排出,吸收尾气后的原料液经溢流管(10)进入到结晶造粒器(1)的集液槽(11)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尾气吸收器(3)设有塔板(7)、原料液进口(8)、尾气出口(9)、吸收液溢流管(10),塔板(7)可以是泡罩、筛板、填料等类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昊(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昊(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73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