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室外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水稻浮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6522.9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5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袁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湖桥乡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苏友娟 |
地址: | 246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室外 养殖 池塘 水体 修复 水稻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室外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水稻浮床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顶壁两两之间等距离开设有共计六个安装槽,所述六个安装槽内设置有养殖装置,所述第一箱体顶壁中间位置关于第一箱体中心位置对称设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内设置有灌溉装置,所述第一箱体四侧设置有浮动装置。本发明,针对用于室外养殖池塘水体修复而设计,采用水稻浮床装置进行水体修复,克服常规浮床的承重低、彼此培养器分离、灌溉不易等固有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外养殖池塘水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室外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水稻浮床装置。
背景技术
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目前,室外养殖池塘水体由于人工养殖方法不当或者天气气候等自然因素,其水体质量每况愈下,常用浮床装置进行水体修复,但存在承重低、彼此培养器分离、灌溉不易等固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室外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水稻浮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室外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水稻浮床装置,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顶壁两两之间等距离开设有共计六个安装槽,所述六个安装槽内设置有养殖装置,所述第一箱体顶壁中间位置关于第一箱体中心位置对称设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内设置有灌溉装置,所述第一箱体四侧设置有浮动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箱体内部是由新型泡沫材质制成,混合有橡胶材质,所述第一箱体为矩形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外表面是由耐候性强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浮动装置包括第一浮板与第二浮板,所述第一箱体两侧壁下方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浮板,两个所述第一浮板相向一侧两侧壁之间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浮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浮板与第二浮板均采用橡塑发泡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浮板为长宽均大于第一箱体侧壁的矩形板,所述第二浮板为长度等于第一箱体底壁长,且宽度约为第一箱体底壁宽三分之一的矩形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养殖装置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六个所述安装槽内底壁开设有第二凹槽,六个所述安装槽内底壁四个拐角处开设有第一凹槽,六个所述安装槽两两相邻的侧壁之间对称开设有第三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其内壁均进行抛光处理后涂抹防水胶,所述第一凹槽为L形槽,且边角导有弧度,所述第一凹槽开口朝向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三凹槽均为圆形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灌溉装置包括第二箱体、喷嘴、水槽,所述第二箱体顶壁开设有水槽,所述水槽四周四个出水口固定安装有喷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湖桥乡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未经太湖桥乡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65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农业大棚种植管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有线头戴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