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庭衣物洗护设备除味性能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5761.2 | 申请日: | 2019-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4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丁雪梅;于昕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86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庭 衣物 设备 性能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庭衣物洗护设备除味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异味样块制备;(2)样品准备;(3)异味特征物质测定;(4)计算异味成分减少率和除味效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家庭洗护设备除味性能测试方法,以异味特征物质如卷烟烟气特征物质(尼古丁、苯酚以及4‑吡咯烷基吡啶)为测定对象,检测经衣物洗护设备清洗后异味样块中异味特征物质的减少率和去除效率,用以判定家庭衣物洗护设备的除味性能。本发明的除味性能测试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准确的对异味特征物质进行测定,其检测结果精确,速度快,可操作性强;所得结果重复性好,稳定性高,从而能够准确判定家庭衣物洗护设备的除味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家电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家庭衣物洗护设备除味性能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异味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纺织品异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加工过程中残留在纺织品上的化学整理剂和助剂;二是在生产、加工、运输、储运、销售以及使用阶段纺织品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以及自身的多孔性导致纺织品易从于从环境空气中吸收各种气味。例如,纺织品经树脂整理后,在焙烘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三甲胺[N(CH3)3]具有难闻的鱼腥味,长期接触会使人感到眼、鼻、咽喉干燥不适。又如,卷烟味是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吸附的臭味之一,其吸附烟雾后通过解吸作用会将烟气缓慢释放出来。研究表明,卷烟烟气包含多种对健康有害的物质甚至是致癌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挥发性醛类物质等,这些物质释放出来会引起使用者或他人的反感和对健康的伤害。因此,消费者对于快速去除纺织品衣物上吸附异味的需求日益增加,除味方法或产品的研发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各种除味方法相继被开发出来。
家庭衣物护理设备(洗涤、烘干、空气清新或蒸汽熨烫等清洁手段)除味性能,即家庭衣物护理设备去除纺织品中吸附的有气味物质的能力。对除味性能的评价主要涉及到气味检测技术。气味检测的方法主要分为感官法及仪器法。感官法是指通过人的嗅觉系统区分出臭气的特异气味,并给出有关浓度、强度、持久性、愉快-不愉快度、气味品质、气味的味觉和感觉等方面的特征的或文字的描述。利用感官对产品进行定性定级是国际的惯例,也是目前应用在气味检测和评价方面的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但该方法无法对异味成分及浓度进行定量分析,耗时费力且复杂。仪器检测法主要通过借助各种化学分析仪器判定异味的成分构成及其浓度,包括电子鼻技术、检知管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电子鼻利用气体传感器阵列的响应图案来识别气味,具有测定速度快的优点。尽管人们持续改进电子鼻技术,使其可以实现对气味的精确辨别,但电子鼻不是一个化学分析仪,必须经过大量训练以适应特定的应用,测定范围受限,可以检测出浓度在ppm级别的气体。检知管法操作快速简便,涵盖多种异味气体的检测。但缺点在于只能检测单一气体变化,检测限也只能达到1ppm。气相色谱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成分变化,可用于复杂成分物质分析,检测限比较高,可达1ppt。但针对复杂的成分检测,需要合适的前处理方法,检测费用较高且耗时长。纺织服装领域的气味检测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比如,有针对于衡量纺织品是否合格的异味检测,以及针对于具有除臭功能纺织品的除味效果的测定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5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