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玻璃材料在5G毫米波频段斜入射特性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4962.0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9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东;陈昊;薛泉;车文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5/00 | 分类号: | H01Q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江裕强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玻璃 材料 毫米波 频段 入射 特性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玻璃材料在5G毫米波频段斜入射特性的结构.所述结构包括透明材料薄膜层和玻璃层;所述透明材料薄膜层包括第一电路层、透明介质层和第二电路层,第一电路层和第二电路层分别印刷在透明介质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玻璃层位于第二电路层下方。本发明通过在玻璃上粘贴表面带有电路的透明薄膜,可以增强玻璃在5G通讯毫米波通信频段的斜入射透射性能,并且还能阻挡传输频带外的入射电磁波,实现空间滤波功能。本发明有以下几个优点:透光性好,薄膜和电路均做了透明化处理,减少对玻璃透光性能的影响;使用简单,将设计好的薄膜粘贴在玻璃上,操作方便;损耗小,一般使用低损耗的材料制成薄膜,减少在介质中的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玻璃材料在5G毫米波频段斜入射特性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相比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在速率、时延、连接数以及移动性上都将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在5G毫米波通信频段具有更佳的速率性能。但由于频率的上升导致波长减少,因此很多在sub6G频段没有考虑的影响不能简单忽略,比如电磁波穿透墙壁、窗户等介质层时的反射特性和传输损耗,以及空间中存在的各种电磁信号的干扰。
现有技术通常只考虑到从终端设备的角度优化5G毫米波信号覆盖和信号处理,比如基于LSAA(大型天线阵列)的网络部署优化方案(“Radio propagation and wirelesscoverage of LSAA-based 5G millimeter-wav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Haiming Wang,Peize Zhang,Jing Li,Xiaohu You),或者基于MIMO理论的多输入多输出通信信号处理技术(“An Overview of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MillimeterWave MIMO Systems”Robert W.Heath,Nuria González-Prelcic,Sundeep Rangan,WonilRoh,Akbar M.Sayeed),但是没有考虑到在电磁波的传输过程中减少通过介质的损耗,这也是本方面的目的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玻璃材料在5G毫米波频段斜入射特性的结构:将透明薄膜粘贴在家用玻璃上,并在薄膜表面印刷电路实现滤波功能。在保证5G毫米波通信频段内透射增强的同时,滤除通信频段以外的干扰信号,优化5G终端工作的电磁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一种改善玻璃材料在5G毫米波频段斜入射特性的结构,包括透明材料薄膜层和玻璃层;
所述透明材料薄膜层包括第一电路层、透明介质层和第二电路层,第一电路层和第二电路层分别印刷在透明介质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玻璃层位于第二电路层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层和第二电路层用于实现滤波功能,第一电路层和第二电路层用于实现滤波功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使用、只使用一层或全部使用。
进一步地,当实际需求仅要求斜入射特性改善,而不需要空间滤波功能的时候,选择不使用电路层;当实际需求要求斜入射特性改善,但是对空间滤波的性能要求不高的时候,选择仅使用一层电路层;当实际需求不仅需要斜入射特性改善,也要求空间滤波有好的性能的时候,选择使用两层电路层。
进一步地,所述空间滤波的性能包括矩形系数、带内平坦度;好的滤波性能要求矩形系数1.5@50dB或者矩形系数1.26@40dB,带内平坦度要求在1dB以内;当达不到好的滤波性能要求时,则认为滤波性能要求不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路层和第二电路层均由频率选择表面周期电路组成,制作在透明介质层的两面。
进一步地,所述频率选择表面周期电路包括若干个频率选择表面周期单元;所述频率选择表面周期单元可以选取双环贴片单元组成周期排布的结构,用于实现毫米波通信频段以外的滤波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49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