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身份认证的数据传输云端加密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3692.1 | 申请日: | 2019-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2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齐苗苗;董霞;李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长远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4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金宇平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身份 认证 数据传输 云端 加密 方式 | ||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身份认证的数据传输云端加密方式,包括:云端服务器获取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包,并根据数据包信息获取接收方;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方信息获取加密密码并对原始数据包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数据包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根据加密密码对应的解密秘匙对加密数据包解密后获得原始数据包。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身份认证的数据传输云端加密方式,云端服务器用于加密原始数据包的加密密码与接收方对应,而解密秘匙由接收方保存。如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云端服务器再次加密,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云端服务器的加密方式根据接收方确定,便于接收方根据自存储的解密秘匙对加密数据包进行解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身份认证的数据传输云端加密方式。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移动电话的无线通信设备已经迅速地结合了越来越多的不同应用。诸如地址簿、日历和记事本的应用是常见的。诸如电子邮件和短消息服务的各种消息服务通常可通过近来的无线通信设备使用。因此,通常的无线通信设备包含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数据,诸如已保存的消息、地址簿条目、日历条目等。通常,用户数据被存储在SIM卡(用户识别模块)上,和/或在无线通信设备的存储装置中,诸如存储器芯片。
另外,用户数据通常是秘密的,并且可包含高度敏感的信息,诸如信用卡号码等。因此,需要保护用户数据免遭非法访问。如果无线通信设备损坏或出现故障,则可被带到服务点以换取新的设备。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数据通常从该损坏或故障的设备传输或者恢复到新的设备。该数据恢复或传输通常由服务点员工监督,换句话说,由该设备的所有者以外的人监督。因此,需要确保将被恢复的用户数据不能被服务点员工有意或无意地访问。
通常,当前服务点设备使用的软件对将被传输的用户数据加密,以使用户数据不能用标准的个人计算机软件打开。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保护通常很弱并且容易被破解。因此,显然需要一种更安全的提供从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安全数据传输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认证的数据传输云端加密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身份认证的数据传输云端加密方式,包括:
云端服务器获取待发送的原始数据包,并根据数据包信息获取接收方;
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方信息获取加密密码并对原始数据包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数据包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根据加密密码对应的解密秘匙对加密数据包解密后获得原始数据包。
优选的,还包括:云数据库中存储有与各用户对应的加密密码,接收方服务器上存储有对应的解密秘匙;云端服务器根据接收方信息获取接收方用户名称,并从云数据库中调用对应的加密密码对数据包进行加密。
优选的,接收方根据加密密码对应的解密秘匙对加密数据包解密后获得原始数据包的具体方式为:接收方服务器对加密数据包进行解析,调用对应的解密秘匙对机密数据包进行解密,并将解密后的原始数据包发送到对应的接收终端。
优选的,接收方服务器通过内部局域网将原始数据包发送到对应的接收终端。
优选的,云数据库中对应每一个用户均设有一个密码集合,密码集合中包含多个加密密码,且每一加密密码均对应一个指定通信对象;各接收方服务器中设有一个秘匙集合,秘匙集合中包含多个解密秘匙,且每一个解密秘匙均对应一个指定通信对象;
云端服务器接收到原始数据包后,根据从接收方对应的密码集合中获取发送方对应的加密密码对原始数据包进行加密;接收方服务器接收到加密数据包后,获取发送方对应的解密秘匙对加密数据包进行解密。
优选的,密码集合中还包含一个标注为自由通信码的加密密码,各密码集合对应的秘匙集合中设有与自由通信码对应的解密秘匙作为自由通信秘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长远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长远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36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