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标识的显示方法、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3279.5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6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龚卫林;彭炳光;陈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19 | 分类号: | H04W76/19;H04W76/11;H04W24/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标识 显示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网络标识的显示方法、设备及系统。在该方法中,终端根据4G基站发送的RRC重配置信令测量5G基站发送的信号,若测量失败则再次测量5G基站发送的信号。若测量到5G基站发送的信号,则终端在显示4G网络的网络标识和信号强度指示符的同时,显示5G网络的网络标识和信号强度指示符。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终端可以根据实际的网络情况显示对应的网络标识和信号强度指示符,为用户反馈真实的网络情况,方便用户根据真实的网络情况来使用终端提供的业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网络标识的显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技术的发展,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针对5G网络的部署,发布了独立(standalone,SA)组网和非独立(non standalone,NSA)组网两种5G标准。
由于投资小、建网快,依托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的NSA组网方式是目前的研究热点。NSA组网采用多制式双连接(multi rat dual connectivity,MR-DC)来部署网络。双连接是指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同时连接LTE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设备和5G接入网设备,其中一个接入网设备是主节点,另一个接入网设备是辅节点,且UE分别通过主节点、辅节点与同一个核心网建立连接。
通常情况下,UE会在显示屏上显示当前可用网络的网络标识,以此提示用户当前可用的网络。在NSA组网中的双连接下,UE如何提示用户当前可用的网络,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网络标识的显示方法、设备及系统。终端可以分别根据和4G网络以及5G网络的连接情况,显示4G网络的网络标识和5G网络的网络标识,两种网络标识的显示互不影响。这样可以提示用户终端的实际网络状况。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标识的显示方法,该方法可包括:终端显示第一标识和第一指示符;该终端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信令;响应于该RRC重配置信令,该终端测量第二设备发送的信号;该终端测量到该第二设备发送的信号;该终端显示第二标识和第二指示符。其中,该终端和该第一设备之间通过长期演进LTE链路通信,该终端和该第二设备之间通过新无线NR链路通信;该第一设备和该第二设备连接;该第一标识用于指示该终端连接到该第一设备或该终端测量到该第一设备发送的信号,该第一指示符用于指示该终端测量到的该第一设备发送的信号的强度;该第二标识用于指示该终端测量到该第二设备发送的信号,该第二指示符用于指示该终端测量到的该第二设备发送的信号的强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连接到5G核心网。也就是说,第一方面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在基于4G核心网EPC的4G与5G双连接(E-UTRA NR dualconnection,EN-DC)部署的网络中的终端中。
实施第一方面的方法,终端在显示第一标识和第一指示符的同时,若测量到第二设备发送的信号,则同时显示第二标识和第二指示符。这样,终端可以根据实际的网络情况显示对应的网络标识和信号强度指示符,为用户反馈真实的网络情况,方便用户根据真实的网络情况来使用终端提供的业务,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均可以实现为字符、图标、文本等可视化界面元素。例如,第一标识可以为字符“4G”、字符“LTE”等等,第二标识可以为字符“5G”、字符“NR”等等。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指示符和第二指示符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包括多个信号条的信号格。信号条越多时,指示符指示的信号强度越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32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