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带波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83210.2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11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尚雪辉;马春香;曹雪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5/03 | 分类号: | H04L25/03;G07B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王晓婷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带 波形 处理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电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带波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其中,上述方法包括:将车载单元OBU发射的专用短程通信DSRC微波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确定所述基带信号中缩放空间的以下至少之一目标信息:极值点,所述缩放空间的搜索起始点,所述缩放空间的搜索停止点;至少根据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所述基带信号缩放后的波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RSU在解码过程中会有很大概率DSRC撞帧问题,进而提高了RSU解码成功率,大大提高了自由流系统中,RSU与OBU的交互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带波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自由流收费系统(MLFF)中,RSU处理的交互对象是整个车道断面的OBU(On Board Unit,车载单元),由于高速公路中车流量巨大,同一时刻可能存在多个OBU处于交易区域内,并且出现多个OBU同时与RSU(Road Side Unit)进行交互的现象,由于RSU处理信号接收带宽有限,当同时存在多个OBU在门架交易区域的时候,会有很大概率DSRC撞帧问题,当多个信号出现时域碰撞的时候,信号之间相关干扰导致接收信号基带波形失真,从而导致解码失败,为了提高系统整体交互成功率需要对失真的基带波形进行一个归一化处理,从而保证RSU的解码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系统整体的性能,图1为信号接收示意图。
图中,OBU(6)发射微波信号给RSU,RSU通过阵列天线(由天线单元101~104组成)接收微波信号然后信号下变频处理单元(2)进行下变频、滤波、等信号处理将接收到的微波信号变为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经过AGC增益控制单元(3),将处理后的中频信号处于一个信号采集单元(4)能够正确采集的合理区间,信号采集单元将模拟中频信号变为数字中频信号,信号处理单元(5)对AD数字中频信号进行特定算法处理,首先对输入的中频信号进行正交变换处理,将实数信号变换为复数信号,然后对复数信号进行求模计算,从而得到数字基带信号,按照ASK非相干解调算法,先对数字信号进行实时中值检波,对于检波后的结果按照FM0编码规则进行解码处理,最后按照国标DSRC应用中的协议规则进行数据解码处理,从而获取DSRC空中帧交互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RSU解码过程中会有很大概率DSRC撞帧问题,导致接收信号基带波形失真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涉及一种基带波形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会有很大概率DSRC撞帧问题,当多个信号出现时域碰撞的时候,信号之间相关干扰导致接收信号基带波形失真等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带波形的处理方法,包括:将车载单元OBU发射的专用短程通信DSRC微波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确定所述基带信号中缩放空间的以下至少之一目标信息:极值点,所述缩放空间的搜索起始点,所述缩放空间的搜索停止点;至少根据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所述基带信号缩放后的波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所述基带信号中缩放空间的以下至少之一目标信息:极值点,所述缩放空间的搜索起始点,所述缩放空间的搜索停止点,包括:获取DSRC的帧同步标识;根据所述帧同步标识确定当前缩放空间的搜索起始点,以及极值点;根据预先定义的所述基带信号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所述缩放空间的搜索停止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32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碰撞预警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吹风热锲及其加热方法、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