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丛生竹的育苗繁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82029.X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8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孙茂盛;高健;张宝胜;张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国际竹藤中心;普洱亚洲竹藤博览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3/02;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钱云 |
地址: | 650224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丛生 育苗 繁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丛生竹的育苗繁殖方法,包括,采用连根埋秆的方法,从竹秆基部第一节或第二节背面切开断面,并保持正面的秆相连接,在埋秆的前方开挖沟槽,然后将整株竹秆断梢去枝后压倒压入沟槽并覆盖土壤,浇透水后进行常规育苗管理即可。本发明所提供的育苗繁殖方法能彻底解决现有技术中牡竹属埋秆育苗过程中生根难和育苗效率低的问题,对丛生竹苗木的批量生产以及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现有的埋节育苗方法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育苗繁殖方法,成活率高,操作更简单,经济性好,实用性强,对大型丛生竹优质苗木的生产以及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竹类植物育苗栽培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大型丛生竹的育苗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大型丛生竹主要包括牡竹属、巨竹属的大部分种和簕竹属的部分竹种;丛生竹的特点是其具有粗大短缩的地下茎,称为竹蔸,其为竹秆基部。竹蔸上的芽出土成笋,长成竹秆,新竹一般靠近母竹,地上部分呈密集的丛生状。
我国西南地区的传统建筑用材取自龙竹类大型丛生竹竹秆,勃氏甜龙竹也是优质的笋材两用竹。目前全球的大型丛生竹的育苗技术常用分蔸移栽。
分蔸移栽需要带根蔸挖土,对原生长地区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在山区推广时,尤其是坡度较大的地方挖取竹蔸容易引发水土流失,而且挖取和运输竹蔸需要成年男性壮劳力才能完成,不仅浪费人力而且消耗物力。分蔸移栽存在操作困难,运输不便和繁殖系数低等缺点,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利于竹产业发展。
然而,目前大型丛生竹造林的繁殖方式主要还是分蔸移栽,主要原因还是对于大型丛生竹来说,其他包括扦插育苗和组织培养等在内的无性繁殖方式存在技术不成熟、成活率和繁殖效率低(甚至不能成活)和操作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缺陷。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丛生竹的育苗繁殖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丛生竹的育苗繁殖方法,包括,采用连根埋秆的方法,从竹秆基部背面切开断面,并保持正面的秆相连接,整株压倒后压入苗床并覆盖土壤,浇透水后进行常规育苗管理即可。
具体地,上述育苗繁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和繁殖系数高的优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切开的断面占所述竹秆的1/3-2/3,优选为竹秆的1/2。
具体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竹秆基部切开的断面越小越好,断面越小母竹供给竹苗的养分就越是充足,但是断面又不能太小,太小埋秆时竹秆容易炸裂,竹秆一旦破裂,就直接影响到竹苗的成活率,所以断面要适当。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土壤的覆盖厚度小于5cm。
具体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竹子属于浅根系植物,根部需要透气,覆盖的土层太厚,竹苗生长不好。
详细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育苗繁殖方法具体为,采用连根埋秆的方法,从竹秆基部第一节或第二节背面切开断面,并保持正面的秆相连接,在埋秆的前方开挖沟槽,然后将整株竹秆断梢去枝后压倒压入沟槽并覆盖土壤,浇透水后进行常规育苗管理即可。
再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竹子为发枝点低的牡竹属竹子;优选为发枝点在地上2-3个分枝节处的牡竹属竹子。
具体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竹秆上的芽越靠近秆的下部发芽,成活率越高。
具体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竹子为节上有隐芽、发育健壮且无病虫害的3年生以上竹丛的1-2年生竹子。
详细地,竹秆上的隐芽是指还没有萌发、处于休眠状态时的隐芽;选择发育正常、健壮竹秆上没有病虫害的竹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国际竹藤中心;普洱亚洲竹藤博览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西南林业大学;国际竹藤中心;普洱亚洲竹藤博览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820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