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9672.7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9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楠楠;孔德才;周宏伟;刘智冲;郎玉玲;徐世文;朱志华;吴群虎;张艳涛;王占库;高健;张健;赵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10 | 分类号: | B60B3/10;B60B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318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机动车 铝合金 轮毂 | ||
1.一种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的轮辐限定出多个圆形的窗口,所述的轮辐位于法兰盘和外轮唇胎圈座之间,所述的轮辐的上表面包括轮辐锥面A、轮辐连接弧面B和法兰外端面C,所述的法兰盘外端面C为环状平面,并且从法兰中心点到轮辐连接弧面B的上边缘具有175~235mm的长度,具有95~152mm的内径;所述的轮辐锥面A、轮辐连接弧面B和法兰外端面C与机动车铝合金轮毂通过法兰盘中轴线的平面上的截面中,轮辐连接弧面B的投影为圆弧,其直径为72.63mm,圆弧角为50度~65度,并且轮辐连接弧面B两端分别和法兰外端面C、轮辐锥面A相切;所述的轮辐锥面A的半顶角为25~35度,轮辐锥面的上边缘和平行于法兰盘平面的平面相交的圆直径为455~475mm,下边缘和平行于法兰盘平面的平面相交的圆直径为500~520mm;所述的轮辐具有18.30~29.30mm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辐锥面A的半顶角为29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辐连接弧面B的投影圆弧的半径为36.32mm,圆弧角为57.8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法兰外端面C的投影线段距离法兰盘螺栓孔倒角的最小距离为20.93 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的法兰盘由外直径为380-450 mm,内直径为200-270 mm,厚度为20-30 mm的空心圆柱体所组成,并且法兰盘上包括8-12个直径为20-30 mm的法兰盘螺栓孔,所述的法兰盘螺栓孔均匀分布在法兰盘圆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的法兰盘由外直径为405.85 mm,内直径为248.2,厚度为23mm的空心圆柱体所组成,并且法兰盘上包括8-12个直径为20-30 mm的法兰盘螺栓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辐的下表面与法兰盘中轴线的平面相交得到的线段由相切的弧线连接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切的弧线由六段弧线所组成,其中弧线H、弧线I、弧线J、弧线K、弧线L、弧线M从法兰盘背面依次向轮辋延伸,并且:弧线H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凹陷,半径为8.2~9.5mm,圆弧角为16.5~30.5度;弧线I为向轮盘正面方向凹陷,半径为6.0~8.0mm,圆弧角为70.5~95.5度;弧线J为向轮盘正面方向凹陷,半径为340~380mm,圆弧角为0.5~2.5度;弧线K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200~220mm,圆弧角为2.5~7.5度;弧线L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125~140mm,圆弧角为8.0~11.5度;弧线M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95~110mm,圆弧角为8.5~18.5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弧线H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凹陷,半径为8.75 mm,圆弧角为18.5~20.5度;弧线I为向轮盘正面方向凹陷,半径为7.67 mm,圆弧角为80.5~85.5度;弧线J为向轮盘正面方向凹陷,半径为358.7 mm,圆弧角为1.4~1.8度;弧线K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213.5 mm,圆弧角为3.5~4.2度;弧线L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133.82 mm,圆弧角为9.0~10.0度;弧线M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103.52 mm,圆弧角为12.5~14.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选自以下的一种:(A)所述的改进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的轮辐3限定出多个圆形的窗口,所述的轮辐位于法兰盘和外轮唇胎圈座之间,所述的轮辐3的上表面包括轮辐锥面A、轮辐连接弧面B和法兰外端面C,所述的法兰盘外端面C为环状平面,所述的机动车铝合金轮毂的法兰盘2由外直径为405.85 mm,内直径为248.2,厚度为23mm的空心圆柱体所组成,并且法兰盘2上包括10个直径为26 mm的法兰盘螺栓孔1;所述的轮辐锥面A、轮辐连接弧面B和法兰外端面C与机动车铝合金轮毂通过法兰盘2中轴线的平面上的截面中,轮辐连接弧面B的投影为圆弧,其直径为36.32mm,圆弧角为57.8度,并且轮辐连接弧面B两端分别和法兰外端面C、轮辐锥面A相切;所述的轮辐锥面A的半顶角为29度,轮辐锥面的上边缘和平行于法兰盘平面的平面相交的圆直径为465.35mm,下边缘和平行于法兰盘平面的平面相交的圆直径为511.04mm;所述的轮辐3的下表面设置为使得所述的轮辐具有23.96mm的厚度;所述的轮辐的下表面与法兰盘中轴线的平面相交得到的线段由相切的弧线连接而成;所述的相切的弧线由六段弧线所组成,其中弧线H、弧线I、弧线J、弧线K、弧线L、弧线M从法兰盘背面依次向轮辋延伸,弧线H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凹陷,半径为8.75 mm,圆弧角为18.87度;弧线I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凹陷,半径为7.67 mm,圆弧角为82.79度;弧线J为向轮盘正面方向凹陷,半径为358.7mm,圆弧角为1.67度;弧线K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213.5 mm,圆弧角为3.78度;弧线L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133.82 mm,圆弧角为9.55度;弧线M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103.52 mm,圆弧角为14.35度;(B)和A的区别在于弧线H、弧线I、弧线J、弧线K、弧线L、弧线M从法兰盘背面依次向轮辋延伸,弧线H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凹陷,半径为8.75 mm,圆弧角为25.21度;弧线I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凹陷,半径为7.67 mm,圆弧角为90度;弧线J为向轮盘正面方向凹陷,半径为358.7mm,圆弧角为1.14度;弧线K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213.5 mm,圆弧角为3.42度;弧线L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133.82 mm,圆弧角为10.29度;弧线M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103.52 mm,圆弧角为15.55度;所述的轮辐的下表面设置为使得所述的轮辐具有24.46mm的厚度;(C)和A的区别在于弧线H、弧线I、弧线J、弧线K、弧线L、弧线M从法兰盘背面依次向轮辋延伸,弧线H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凹陷,半径为8.75 mm,圆弧角为18.87度;弧线I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凹陷,半径为7.67 mm,圆弧角为82.79度;弧线J为向轮盘正面方向凹陷,半径为358.7mm,圆弧角为1.96度;弧线K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213.5 mm,圆弧角为6.96度;弧线L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133.82 mm,圆弧角为8.06度;弧线M为向轮盘背面方向凸出,半径为103.52 mm,圆弧角为8.87度;所述的轮辐的下表面设置为使得所述的轮辐具有24.31mm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96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