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粳稻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8984.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4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文喜贤;程飞虎;陈忠平;乐丽红;黄大山;胡翊炜;刘凯丽;武志峰;孙明珠;龙珑;黄梅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1/08;A01C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粳稻 栽培 方法 | ||
1.一种粳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田块进行翻耕,清理所述田块,施基肥;
(2)对种子进行间歇浸种消毒24~48h,使其破口发芽,育秧18~25天,得秧苗;
(3)将所述秧苗壮秧后移栽在所述田块中,用种量为0.75~2kg/亩;
(4)所述移栽后的5~20天之间对所述田块除草和施分蘖肥,得壮苗;
(5)待所述壮苗的剑叶露尖或剑叶全展时施穗肥,并重点防治稻曲病,待所述壮苗成熟后收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粳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所述浸种消毒分为:
若所述种子为单季稻,则浸种36~48h;
若所述种子为连作稻,则浸种24~36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粳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所述移栽分为:
若所述移栽为湿润育秧,则用种量为0.75~1kg/亩,秧本比为1:10~15;
若所述移栽为塑盘抛秧,则用种量为1~1.5kg/亩,单个塑盘的用种量约30~35g;
若所述移栽为机插秧,则用种量为1.25~2.0kg/亩,单个塑盘的用种量60~7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粳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的所述除草和施分蘖肥顺序分别为:
所述移栽后5~7天之间同时进行所述除草和所述施分蘖肥;
所述移栽后15~20之间,再次进行施所述分蘖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粳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所述壮秧分为:
若所述秧苗为一叶一心,则喷200ppm的多效唑;
若所述秧苗为二叶一心,则对所述秧苗灌浅水上秧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粳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中的N、P、K的总重量分别为14~25kg/亩、5~9kg/亩、11~18kg/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粳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肥为复合肥、所述分蘖肥为尿素,所述穗肥为尿素和氯化钾的混合物,三次施肥的重量比为4~5: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粳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灌溉管理,包括:
移栽前耕整田块,使所述田块水位保持在2~3cm,所述移栽后第4天,停止灌溉,使所述田块中的水自然落干2~3天;
重新向所述田块灌溉,使水位保持在2~3cm,所述移栽后第15天,停止灌溉,排出所述田块中的水,沉实2~3天;
再向所述田块灌溉,使所述田块土壤含水率保持在7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粳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管理还包括:
在所述粳稻的齐穗期后对所述田块进行一次灌溉,待所述田块自然落干后再进行一次灌溉;
重复上述灌溉直至所述粳稻成熟收割前的7~10天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未经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898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