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发票防虚开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6538.1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2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翎;张宏伟;胡英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0 | 分类号: | G06Q40/00;G06Q3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楼 |
地址: | 10019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分析 发票 虚开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发票防虚开方法及系统,包括:对获取的企业的税务相关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利用聚类算法对预处理后的税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问题企业的异常开票行为;确定问题企业的异常开票行为对应的权重,根据异常开票行为对应的权重和评分标准确定问题企业的风险评分,并根据风险评分对问题企业进行排序;根据问题企业的风险评分和排序结果按照预设的风险等级确定策略进行风险标识,确定风险企业;对风险企业的开票信息和发票开具系统的签名进行核准,以对该风险企业的开票行为进行防虚开干预。本发明提高了定位风险企业的效率,加快了对开票风险企业的干预时机,有效预防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虚开行为大幅度的降低税收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税务系统发票开具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发票防虚开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一直是增值税管理上的顽疾,不仅造成国家税流失,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给税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执法风险。随着税收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手段不断提升、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但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例仍时有发生,且发现时间滞后,虚开行为已经发生,已造成财政收入损失,所以税务机关亟需能有效预防纳税人虚开发票的有效方法。
目前,税务机关已有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只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企业的涉税数据,然后对有疑点的企业进一步分析,且异常及风险判断需要人工干预,同时系统中无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由于对开票行为可以进行干预的是核准系统,但是数据分析系统的分析结果不能及时的送到核准系统,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发票防虚开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如何防范企业的虚开发票行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发票防虚开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获取的企业的税务相关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利用聚类算法对预处理后的税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问题企业的异常开票行为;
确定问题企业的异常开票行为对应的权重,根据异常开票行为对应的权重和评分标准确定问题企业的风险评分,并根据所述风险评分对问题企业进行排序;
根据问题企业的风险评分和排序结果按照预设的风险等级确定策略进行风险标识,确定风险企业;
对风险企业的开票信息和发票开具系统的签名进行核准,以对该风险企业的开票行为进行防虚开干预。
优选地,其中所述对获取的企业的税务相关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
对企业的开票信息和已存储的企业业务模型数据、企业涉税数据、税务政策数据、成熟指标规则、企业基本信息和企业登记信息进行数据转换、清晰、缺失值补充和脏数据处理。
优选地,其中所述确定问题企业的异常开票行为对应的权重,并根据异常开票行为对应的权重和评分标准确定问题企业的风险评分,包括:
将确定的问题企业的异常开票和预设的异常开票行为库中的数据进行匹配,以确定异常开票行为对应的权重;
根据每个异常开票行为对应的权重和评分标准确定每个异常开票行为对应的异常行为评分,并对所述异常行为评分进行求和,以确定问题企业的风险评分。
优选地,其中所述根据问题企业的风险评分和排序结果按照预设的风险等级确定策略进行风险标识,确定风险企业,包括:
根据问题企业的风险评分和预设的风险等级的对应关系,进行风险标识,确定风险企业;和/或
根据问题企业的排序结果,选取预设个数阈值的风险评分高的问题企业进行风险标识,确定风险企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65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