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脱桩充电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3391.0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4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富刚;刘文宇;张晋源;晋春久;陈荣辉;褚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502;H01R13/627;H01R13/629;H02J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脱桩 充电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脱桩充电结构。本发明通过弹簧的设置,可使本体充电电极可紧密地与充电桩电极接触,通过本体充电电极上的通孔与电极挡块上的塑料柱的配合设置,可对起到本体充电电极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通过电磁铁的设置,起到防止本体充电电极与充电桩电极在机器人的蓄电池未充满电时断开的作用,通过红外对管发射端与红外对管接收端的配合设置,可使机器人本体准确确认本体充电电极位置是否与充电桩电极位置对准。本发明可防止本体充电电极与充电桩电极在机器人的蓄电池未充满电时断开,即使机器人在一定角度的斜坡上,也可以使机器人保持其位置且本体充电电极与充电桩电极也保持吸合,使机器人可以稳定高效地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充电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防脱桩充电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服务机器人的充电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以激光走地图导航,使机器人本体充电电极与充电桩电极相接触的方法,另一种是激光走地图导航加以辅助定位使机器人本体充电电极与充电桩电极相接触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更加准确,通常来说辅助定位用红外对射这种方式。第二种方式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机器人电极和充电桩电极在接触的一瞬间,电机下掉使能,机器人在轮子与地面的摩擦作用下停止在原地,如果地面有一定坡度或者工作地面的摩擦系数较小的话,机器人电极与充电桩电极就会彼此分离,不能使机器人自主充电,而在充电电极分开的那一刻开始,机器人电机又会上使能,使机器人再次往后退想完成充电作业。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不好的循环,这种循环导致机器人无法正常充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脱桩充电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脱桩充电结构,包括设有本体充电电极的机器人本体和设有与所述本体充电电极配合使用的充电桩电极的充电桩,所述本体充电电极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电极孔穿出,所述充电桩电极从所述充电桩的电极孔穿出,所述本体充电电极位于所述机器人本体内部部分的两端位置分别设有一个通孔,所述机器人本体内部与所述本体充电电极的两端位置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电极挡块,所述电极挡块的设置位置均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且相互对应,所述电极挡块与所述本体充电电极上的所述通孔对应的位置均设有塑料柱,所述塑料柱分别贯穿对应的所述通孔,每个所述塑料柱的外侧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本体充电电极与所述电极挡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的设置所述充电桩电极的侧面上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红外对管发射端,所述机器人本体的设置所述本体充电电极的侧面上设有左右对称设置的红外对管接收端,所述红外对管发射端与所述红外对管接收端相配合使用。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弹簧的设置,可使本体充电电极可紧密地与充电桩电极接触,通过本体充电电极上的通孔与电极挡块上的塑料柱的配合设置,可对起到本体充电电极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通过充电桩电极上电磁铁的设置,起到防止本体充电电极与充电桩电极在机器人的蓄电池未充满电时断开的作用,通过红外对管发射端与红外对管接收端的配合设置,可使机器人本体准确确认本体充电电极位置是否与充电桩电极位置对准。本发明可防止本体充电电极与充电桩电极在机器人的蓄电池未充满电时断开,即使机器人在一定角度的斜坡上,也可以使机器人保持其位置且本体充电电极与充电桩电极也保持吸合,使机器人可以稳定高效地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本体充电电极的设置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本体充电电极的设置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充电桩电极的设置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充电桩电极的设置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机器人本体与充电桩的设置示意图;
图6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7为图2的B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33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热控制的方法、系统和汽车
- 下一篇:聚脲涂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