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据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2502.6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4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唐雪飞;杨明杰;马晨曦;胡茂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刘冬静 |
地址: | 610054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测试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分析出软件的所有功能逻辑链、所有原始数据项、所有成果数据项;S2、计出软件的所有数据周期链,并在数据周期链中标识原始数据项和成果数据项;S3、覆盖度检查:检查数据周期链是否覆盖所有功能和数据项,若是则执行步骤S4,否则返回步骤S1;S4、用例数据值设计:设计原始数据项数据值,并形成有效值测试用例链和无效值测试用例;S5、完成用例设计,进行用例整理。本发明引入数据周期链的思维,以链式管理法进行用例设计和维护,具有较好的易执行性及易维护性,确保软件测试过程的覆盖度和数据精准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件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数据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软件的生产过程中,软件测试是进行软件质量检测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软件测试工作的核心就是测试用例。目前业内测试用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目前测试用例的设计思路大致有基于功能模块和基于功能流程两种,但基于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无法很好的适应功能流程的多变性,而基于功能流程的设计思路容易造成小功能点的遗漏;
1、由于软件功能的日益复杂和数量增加,导致测试用例的维护难度增加,且在维护过程中易存在疏漏点;
2、由于软件的需求容易发现变化,导致软件测试时无法快速的进行系统影响的评估;
3、目前测试用例的操作步骤过于繁重,导致执行时效率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引入数据周期链的思维,以链式管理法进行用例设计和维护,具有较好的易执行性及易维护性,确保软件测试过程的覆盖度和数据精准性的基于数据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数据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析出软件的所有功能逻辑链、所有原始数据项、所有成果数据项;
S2、计出软件的所有数据周期链,并在数据周期链中标识原始数据项和成果数据项;
S3、覆盖度检查:检查数据周期链是否覆盖所有功能和数据项,若是则执行步骤S4,否则返回步骤S1;
S4、用例数据值设计:设计原始数据项数据值,并形成有效值测试用例链和无效值测试用例;
S5、完成用例设计,进行用例整理:根据软件需求文档,在有效值测试用例链的所有成果数据项集合中补充对应功能逻辑运行后的提示信息;根据软件的角色权限/团队权限/用户权限进行统一整理,最终形成完整的测试用例,完成测试用例的设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
S11、分析软件的所有功能模块及逻辑关系链,得到软件的功能逻辑链:
通过对软件功能清单和需求文档进行分析,得到软件的所有功能模块和每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
通过对软件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进行分析,得到所有的功能模块逻辑链以及各模块的功能逻辑链;
通过功能模块逻辑链将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功能进行关联,得到所有功能的功能逻辑链;
S12、分析软件所有的原始数据项:
通过对软件数据字典表或设计文档进行分析,得到全部数据项的名称和应用模块;
通过对软件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进行分析,得到所有内置数据项的名称、默认值和应用模块,以及所有输入数据项的名称和应用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2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