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源电力线路耐张线夹测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2364.1 | 申请日: | 2019-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5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林福;阮肇华;郑为凑;陈锦植;李垚;陈海燕;罗莹莹;张洁;陈金华;李传兵;张锦涛;吴锦清;郑杰灿;周坤;郑举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钱莉;蔡学俊 |
地址: | 352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电力 线路 耐张线夹 测温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源电力线路耐张线夹测温系统,包括监测终端以及一个以上的红外测温探头;所述监控终端内设置有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以及通信模块;所述红外测温探头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受控制模块的控制,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相连,用以将红外测温探头采集的信息传输至外部的地面监测平台;所述监测终端设置于电力线路的杆塔上,每个红外测温探头对应一个耐张线夹引流板,用以获取该耐张线夹引流板的温度信息,并将其反馈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通信模块将获取的信息传输至地面监测平台。本发明能够自动对耐张线夹引流板进行温度采集,缓解了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的难度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源电力线路耐张线夹测温系统。
背景技术
高压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大动脉,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决定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用电客户数量不断增加,线路负荷也在增加,从而造成线路满负荷或者超负荷的运行,导致输电线路经常出现耐张杆塔引流线夹、耐张线夹加热的问题,最终影响整个输电线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当线路处于负荷时,就要使用红外测温仪对引流的耐张线夹进行温度测试,而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人工对输电线路杆塔逐个进行检测,局限性大,检测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无源电力线路耐张线夹测温系统,能够自动对耐张线夹引流板进行温度采集,缓解了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的难度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无源电力线路耐张线夹测温系统,包括监测终端以及一个以上的红外测温探头;所述监控终端内设置有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以及通信模块;
所述红外测温探头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受控制模块的控制,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相连,用以将红外测温探头采集的信息传输至外部的地面监测平台;
所述监测终端设置于电力线路的杆塔上,每个红外测温探头对应一个耐张线夹引流板,用以获取该耐张线夹引流板的温度信息,并将其反馈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通信模块将获取的信息传输至地面监测平台。
进一步地,每个红外测温探头的下部均固设有支撑杆体,所述支撑杆体的下部为球形,所述监测终端的外壳上设有与红外测温探头数目一致的凹槽,一个支撑杆体的下部嵌设于一个凹槽内;
每个凹槽内均设有两块以上的弧面挡板,每块挡板的下表面均通过弹簧与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杆体的下部外部与所述弧面挡板的上表面均设有用以增强支撑杆体与挡板之间摩擦力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模块包括但不限于NB-loT网络通信单元、北斗RDSS通信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监控终端内还设置有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的定位模块,用以采集监控终端的位置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高精度的红外测温探头,获取输电杆塔上各个耐张线夹引流板的温度信息并反馈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所获取的信息再通过通信模块的NB-loT网络通信单元或北斗RDSS通信单元与地面监测平台进行数据传输;通过对输电杆塔的耐张线夹引流板的温度监测,使得电力系统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输电线路的运行状态,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由于运行时间较长,耐张引流板的发热引起的电力事故,从而最大程度地解决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的难度问题,实现输电线路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同时本发明的自动化程度高,测量数值精准,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无源电力线路耐张线夹测温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A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性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2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苹果采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测试工装的计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