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固定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71555.6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5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斯荣;符晓洪;罗伟明;范伟松;吴自强;孙嘉杰;李炳璋;厉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6 | 分类号: | G02B6/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闫晓欣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固定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固定结构,其包括:第一半壳,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内壁;第一半壳具有与第一内壁邻接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对接面;沿第一方向,第一半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第一密封件,分别与第一半壳的第一端的内壁和第二端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半壳,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内壁;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围成容置腔;第二半壳具有与第二内壁邻接且与所述第一对接面对准密封贴合的第二对接面,第二对接面和第一对接面可分离;沿第一方向,第二半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以及两个第二密封件,分别与第二半壳的第三端的内壁和第四端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一密封件与对应端的第二密封件围成沿第一方向的线缆穿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光纤传感技术是伴随着光导纤维和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一种新的传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发展最快的高科技应用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目前市面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光纤直接作为传感器,另一种是以光栅为基础的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与以电为基础的传感器有本质区别。光纤传感器用光作为敏感信息的载体,用光纤作为传递敏感信息的媒质,以其独有的特质而得以广泛应用。
传统的,在安装柜等结构中,通过光纤沿待测线缆的方向铺设,以检测待测线缆的温度等信息。一般地,当光纤铺设至待测线缆的中间接头处时,通过胶带将光纤固定。然而,线缆的中间接头处的使用环境往往较恶劣,容易导致胶带出现脱粘现象,进而导致光纤脱落,影响光纤对待测线缆的中间接头处的检测。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光纤脱落的光纤固定结构。
一种光纤固定结构,包括:
第一半壳,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半壳具有与第一内壁邻接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对接面;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半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两个第一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壳的第一端的内壁和第二端的内壁密封连接;
第二半壳,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围成容置腔;所述第二半壳具有与第二内壁邻接且与所述第一对接面对准密封贴合的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二对接面和所述第一对接面可分离;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半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以及
两个第二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半壳的第三端的内壁和第四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与对应端的所述第二密封件围成沿第一方向的线缆穿孔。
上述光纤固定结构,可将待测的线缆的中间接头部分置于容置腔内,并将用以检测线缆的中间接头部分的光纤也穿设在密封的容置腔内。从而避免光纤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而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壁设有若干个第一线槽,所述第二内壁均设有若干个第二线槽;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二线槽间隔衔接,且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二线槽的衔接处平滑过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为圆柱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线缆穿孔的轴线与所述容置腔的轴线共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二线槽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卡接段;所述卡接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线槽的其它位置的横截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壳的远离第一对接面的一侧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半壳的远离第二对接面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共轴线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沿轴向排布且可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二对接面上设有第二密封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二密封件为橡胶密封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1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环境预判的业务优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线耳机组件及其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