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双齿辊破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70582.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1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慕松利;唐世界;陈攀;乔钰辉;王文州;时小峰;冯东方;王瑞光;赵思佳;宋博文;李鑫磊;陈建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煤业(集团)新乡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28;B02C4/32;B02C4/42;B02C2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素霞 |
地址: | 45363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双齿辊 破碎 | ||
本发明属于破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齿辊破碎机。包括承载平台、第一破碎部、第一液压缸、第二破碎部、第二液压缸,铁分离器和联动齿轮组;本发明通过设置可相对移动的第一破碎部和第二破碎部,便于调整破碎粒度,同时便于设备的维护;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提供柔性支撑力,避免遇到硬物而损坏该破碎机。采用铁分离器,及时将破碎后的铁料分离收集,便于废物利用。通设置联动齿轮组并配合双速比的第一减速机和第二减速机,使本破碎机在其中一个电机损坏的情况下可以适度减产并继续工作,避免停机造成的前端作业停滞。采用平行齿辊设计增大了与破碎物的接触面,提高了破碎效率,整体体积小便于运输安装,适应性强,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破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双齿辊破碎机。
背景技术
破碎机是煤炭开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作业环节,原煤经过破碎才能被输送进入下一环节进行加工和处理,物料破碎的效果,直接取决于破碎装置性能的好坏。目前矿井所用的破碎机主要是颚式破碎机,该类型破碎机由于结构上的问题,体积大,运输、安装、使用不方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破碎效果差,原煤中夹杂的注浆液凝结块或者锚杆等铁器容易滞留在破碎机内部而影响破碎效率,需要频繁停机对破碎机内部的注浆液凝结块和铁器等杂物进行清理,不仅操作危险,且影响原煤开采进度。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齿辊破碎机,以至少解决目前原煤破碎机占地面积大、运输安装使用不方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破碎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齿辊破碎机,所述新型齿辊破碎机包括承载平台、第一破碎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破碎部。
具体地,所述承载平台具有支撑承载作用,所述承载平台设置在安装位置的地面上,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破碎部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的导轨上,所述第一破碎部包括第一破碎齿辊、第一电机和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减速机与所述第一破碎齿辊连接,驱动所述第一破碎齿辊转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套筒与所述承载平台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第一破碎部连接,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第一可调限位装置,所述第一液压缸伸长驱动所述第一破碎部在所述导轨上运动,顶抵在所述第一可调限位装置上,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可调限位装置可以改变所述第一破碎部在导轨上的位置;所述第二破碎部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上,所述第二破碎部包括第二破碎齿辊、第二电机和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减速机与所述第二破碎齿辊连接,驱动所述第二破碎齿辊转动;所述第二破碎齿辊和所述第一破碎齿辊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破碎齿辊与所述第一破碎齿辊相向旋转;所述第一破碎齿辊和所述第二破碎齿辊上均设置有勾型齿牙,所述勾型齿牙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破碎齿辊或所述第二破碎齿辊的旋转方向相同。
在如上所述的新型齿辊破碎机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新型齿辊破碎机还包括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破碎部也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的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套筒与所述承载平台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第二破碎部连接,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第二可调限位装置,所述第二液压缸伸长驱动所述第二破碎部在所述导轨上运动,顶抵在所述第二可调限位装置上,通过调整所述第二可调限制装置可以改变所述第二破碎部在导轨上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破碎齿辊外设置有半包围的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二破碎齿辊外设置有半包围的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所述第二防护板开口相对且套接在一起形成破碎腔,形成的破碎腔包括入料口和出料口。
在如上所述的新型齿辊破碎机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破碎部还包括第一液力耦合器,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液力耦合器与所述第一减速机连接;所述第二破碎部还包括第二液力耦合器,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二液力耦合器与所述第二减速机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液力耦合器和所述第二液力耦合器均为限矩型液力耦合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煤业(集团)新乡能源有限公司,未经焦作煤业(集团)新乡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705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