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敏捷商业智能数据构建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9677.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3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白宾;张世伟;王笛;孙汉林;段清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翰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1 | 分类号: | G06F16/21;G06F16/2457;G06F16/901 |
代理公司: | 济南知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6 | 代理人: | 崔静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敏捷 商业 智能 数据 构建 方法 系统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敏捷商业智能数据构建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属于商业智能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数据库生成cube文件;cube文件根据原始数据建立数据模型;根据用户访问需求进行数据输出。当用户访问设计报表时,预先加载需要使用的字段的位图索引到内存。处理分组时,通过所述位图索引,对数据进行处理,经过转换生成需要的结果;通过多线程进行分组,多线程与内存映射文件生成汇总结果。汇总结果建立成数据立方体模型。处理列表为根据计算好位图索引的值的取制定行数据。本发明示例的技术方案,不产生冗余数据,对于大表关联计算的性能得到极强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商业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面向行业数据提供数据分析支持的指标管理与应用,具体地说是一种敏捷商业智能数据构建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中,“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但近年来才因为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无论任何新的概念或者技术,如果它没有应用价值,就肯定不会被推广,但如果它具有个人都能理解的“应用价值”,就会在今天被移动互联网快速传播、无限放大。无疑“大数据”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同时人们也从其应用价值中接受了“数据化管理、数据化运营、数据化决策“等管理理念。这也是大数据能够成为驱动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原因。
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政府的转型也面临数据服务的压力,如果部署数据分析平台还像10年前经历漫长实施过程的话,那么数据化运营将成为空谈。于是满足市场期望的“敏捷商业智能“出现了,无论用户还是厂商,都希望能够在数据平台上构建分析系统的过程变得更加迅速、简单和高效。
然而,传统的重型BI(商业智能)需要手动写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建立模型,不仅学习成本大,而且需要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把所有业务需求收集确立好,否则如果后期产生了新的需求,就需要重写sql,重新建模。这样也就导致了项目需求沟通调研的时间长,令商业智能项目开发变成了一项漫长的马拉松,当季需求无法被及时响应,甚至上线之后业务人员因为技术障碍用不起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敏捷商业智能数据构建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该敏捷商业智能数据构建方法能够根据关联关系进行数据匹配计算,保障了底层数据模型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不产生冗余数据,对于大表关联计算的性能得到极强的提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敏捷商业智能数据构建方法,包括:
数据库生成cube文件;
cube文件根据原始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其中,所述原始数据来自于基础业务系统和通用硬件协议;
根据用户访问需求进行数据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原始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包括:
原始数据通过初步加工进入消息队列;
针对数据要求的时效性不同分别进行数据建模入库。
进一步的,所述初步加工包括:
数据清洗:将原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
数据丰富:将原始数据中的事件和对象进行关联。
进一步的,所述针对数据要求的时效性不同分别进行数据建模入库,包括:
数据时效性要求高的建立数据模型,通过统一分析服务进行呈现,数据异步入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翰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翰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96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