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凭据安全服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7646.2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0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吕俊杰;王仁杰;于滨;李少维;陈荣兴;宋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0 | 分类号: | G06Q40/00;G06Q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张立君 |
地址: | 10019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凭据 安全 服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凭据安全服务系统,包括:多个电子凭据终端,每个电子凭据终端与一个企业应用系统连接,用于进行发票的初始开具以及接收发票数据;综合应用平台,综合应用平台与每个电子凭据终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审核初始开具的发票的信息,将审核通过的发票生成发票数据,并将发票数据分别发送至销方对应的电子凭据终端和购方对应的电子凭据终端;每个电子凭据终端和综合应用平台分别与税局发票管理系统连接,以基于发票数据,进行纳税申报。本发明满足电子凭据全生命周期的生成、流转、应用及管理需求,形成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与流转过程,可以满足不同机构、企业的安全电子凭据业务需求,为安全电子凭据的应用提供了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凭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凭据安全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传统纸质凭证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例如纸质发票凭证、资产交易证明凭证、交易凭证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纸质凭据必将会被一种方便、快捷、安全、技术日趋成熟的电子凭据所取代。与此同时,电子凭据将成为电子业务可信赖和安全的关键性因素。电子凭据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在其使用过程中对可信性与可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应当满足我国《电子签名法》中相关规定,例如在原件效力、书面形式上同手写签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能够有效地呈现所承载内容并可提供随时调取查用等相关规定;其次,应该满足国产密码算法应用发展的需求,大力对国产密码算法进行研究;最后,还需要考虑第三方业务系统如何快速、便捷的接入电子凭证相关应用、如何对电子凭据进行多种验证等问题。
当前电子凭据相关基础系统逻辑主要是:接受用户电子凭据开具的业务请求,并处理请求;根据电子凭据业务系统的请求提供电子凭据查验业务和电子凭据查询业务;对电子凭据服务子系统的服务进行监管审核已经对电子凭据的状态跟踪。电子凭据服务系统包括:电子凭据业务应用子系统,用于接受用户的业务请求,并处理请求;电子凭据服务子系统,用于根据电子凭据业务系统的请求提供具体的服务;电子凭据监管子系统,用于对电子凭据服务子系统的服务进行监管审核已经对电子凭据的状态跟踪。但该系统不能覆盖电子凭据的整个生命周期,不利于与实际业务系统耦合。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够覆盖电子凭据的整个生命周期且与实际业务系统耦合的电子凭据服务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的方便简单、准确度较高的电子凭据安全服务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凭据安全服务系统,包括:多个电子凭据终端,每个所述电子凭据终端与一个企业应用系统连接,用于进行发票的初始开具以及接收发票数据;综合应用平台,所述综合应用平台与每个所述电子凭据终端连接,用于接收并审核所述初始开具的发票的信息,将审核通过的发票生成所述发票数据,并将所述发票数据分别发送至销方对应的电子凭据终端和购方对应的电子凭据终端;每个所述电子凭据终端和所述综合应用平台分别与税局发票管理系统连接,以基于所述发票数据,进行纳税申报。
优选的,所述销方对应的电子凭据终端接收所述企业应用系统的发票源数据,基于所述发票源数据完成发票的初始开具,并将所述初始开具的发票传输至所述综合应用平台。
优选的,所述综合应用平台接收并审核所述初始开具的发票,将审核通过的发票生成发票数据,存储所述发票数据,并将所述发票数据传输至销方对应的电子凭据终端、购方对应的电子凭据终端和所述税局发票管理系统。
优选的,所述电子凭据终端将接收的发票数据传输至所述企业应用系统,以供所述企业应用系统进行财务处理。
优选的,所述电子凭据安全服务系统还包括:发票归集终端,所述发票归集终端与所述综合应用平台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综合应用平台生成的发票数据,并将所述发票数据根据购方进行汇总后传输至所述购方对应的电子凭据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76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