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临界CO2 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7055.5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7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贾力;李飞杨;卢余盛;林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江学院;福州大学;南京力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537 | 分类号: | A61K36/537;B01D11/02;A61P35/00;A61P35/04;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程春宝 |
地址: | 35012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丹参提取物的应用,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将该丹参提取物应用于预防肿瘤切除手术后肿瘤细胞的转移;所述肿瘤细胞为循环肿瘤细胞。本发明通过特异性抑制微量循环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而促进血中微量CTC的失巢凋亡,有效预防肿瘤术后循环肿瘤细胞发生转移,同时解决肿瘤细胞耐药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丹参提取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转移是肿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90%以上的肿瘤病人死于肿瘤转移而不是原发性肿瘤(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涉及到肿瘤细胞骨架重排、变形,从细胞外基质脱落的肿瘤细胞,正常情况下会失巢凋亡(Anoikis),然而极少的一部分肿瘤细胞会发生变异,细胞表面整合素改变,适应所在的环境,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抵抗失巢凋亡。发生变异的肿瘤细胞可能会突破基底膜,侵入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形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on Tumor Cells,CTCs),之后可能会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相互作用后穿出脉管系统,滞留在特定组织或器官,肿瘤细胞在新组织或器官进行增殖及血管生成,形成新的转移灶。发生变异的肿瘤细胞可能会进入血管或淋巴管,进入循环系统的肿瘤细胞是否粘附到血管内皮成为肿瘤转移的关键一步,取决于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特定的粘附分子的表达,包括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肿瘤细胞表面整合素(Integrin)的表达,及一系列的生存信号,致癌基因,生长因子受体,和整合素及生长因子受体相关酶的变异或表达。
现有生物抗癌技术一般从肿瘤细胞的角度论述预防肿瘤转移,但实际运用中,针对肿瘤细胞的治疗,特别针对肿瘤切除手术后,对于预防肿瘤再转移的实际效果有限,且针对肿瘤细胞往往单靶点的,肿瘤细胞容易产生耐药性,无法达到真正的预防肿瘤再转移。
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还未有从肿瘤细胞所在微环境的角度预防肿瘤转移,以同时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肿瘤细胞表面整合素(Integrin)及其他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肿瘤细胞的微环境出发有效全面抑制肿瘤术后再转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丹参提取物的应用,该应用从肿瘤细胞所在微环境的角度预防肿瘤转移,以同时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肿瘤细胞表面整合素(Integrin)及其他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解决肿瘤细胞耐药性问题,多靶点安全有效全面抑制肿瘤术后再转移。具体发明内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江学院;福州大学;南京力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闽江学院;福州大学;南京力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70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