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管式电解除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6595.1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9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记;龚根平;蔡小龙;黄新颖;张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8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管 解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管式电解除磷装置,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过滤管、至少竖直设置的两个顺次串联连接的金属套管,每个金属套管包括进水三通、出水三通、套设的金属外管和金属内管、大小头和沉淀管,进水三通的端口分别与进水口、金属外管底端和沉淀管顶端连通,出水三通的端口分别与金属外管的顶端、大小头底端和下一个金属套管的进水三通连接,金属内管的顶端套设在大小头内,底端设置在沉淀管的底端上,过滤管内设有过滤芯,出水口设置在过滤管顶端上,金属外管连接电源正极,金属内管连接电源负极。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行,制造成本低,使用和维护方便,电解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解除磷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日益重视,与城镇污水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或某些未接入管网的小型污水处理项目,具有总磷较高的特点,因此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仅采用微生物法难以将过高的总磷处理达标排放。污水中磷的不达标排放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电解除磷是除生物法外较有效的除磷方法,是利用电解原理,阳极用铁或铝电极,电解产生相应的金属离子,与沉淀,或者与电解产生的OH-形成沉淀,从而达到除去水中磷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电解除磷装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浮渣和沉淀物难以去除干净,在水里影响出水质量,在电极表面附着的沉淀和氧化物也会阻碍金属离子的持续释放,影响电极的电解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采用超声波方法来去除电极表面的氧化物,但须增加一套超声波系统,制作成本高;还有利用阴阳极切换方法来缓解阳极的钝化问题,但同样需要添加定时转换器等设备,成本也较高,且不能彻底解决阳极钝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管式电解除磷装置,无需设置电解池,制作成本低,沉淀物容易排除,除磷效果更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管式电解除磷装置,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过滤管、至少竖直设置的两个顺次串联连接的第一金属套管和第二金属套管,其中第一金属套管包括第一进水三通、第一出水三通、套设的第一金属外管和第一金属内管、第一大小头和第一沉淀管,第二金属套管包括第二进水三通、第二出水三通、套设的第二金属外管和第二金属内管、第二大小头和第二沉淀管,第一进水三通的端口分别与所述进水口、第一金属外管底端和第一沉淀管顶端连通,第一出水三通的端口分别与第一金属外管的顶端、第一大小头底端和第二进水三通连接,第二进水三通还分别连接第二大小头的底端和第二金属外管的顶端,第二出水三通分别连接第二金属外管的底端、第二沉淀管的顶端和过滤管的底端,第一金属内管的顶端套设在第一大小头内,底端设置在第一沉淀管的底端上,第二金属内管的顶端套设在第二大小头内,底端设置在第二沉淀管的底端上,过滤管内设有过滤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过滤芯后的过滤管顶端上,第一金属外管和第二金属外管分别连接电源正极,第一金属内管和第二金属内管分别连接电源负极。
使用金属套管之间形成的空间作为电解槽,减少了设备的制造成本,金属外管连接正极,金属内管连接负极,两者之间的空间形成电解空间,污水流经时可以将水中的磷除去,形成的浮渣和沉淀物可以落入水流相对缓慢的沉淀管内,通过定期拆卸沉淀管实现渣滓的去除,两个金属套管之间通过进水三通和出水三通顺次头尾相连通,可以充分利用水流冲刷,增加离子碰撞几率,同时又可以减少沉积物在金属管壁上的附着,有效解决表面沉淀的问题,金属套管的出水经过过滤管,水体中的悬浮物可以充分被过滤芯去除,保证出水的清澈无杂物,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造维护方便,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在所述第一沉淀管和第二沉淀管内分别设有弧形凹槽,在所述第一金属内管和第二金属内管底端上上分别设有与凹槽配合的钢珠,且所述第一金属内管和第二金属内管的顶端分别与气动旋转气缸的旋转轴连接。通过钢珠与凹槽的配合,可以通过气动旋转气缸带动金属内管转动,可以充分搅动流经金属外管内的水流,又可以避免金属表面附着沉淀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新之地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65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自然裂纹涡流测深准确度的方法
- 下一篇:幕墙三向调节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