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吸氧管改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3546.2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4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金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国英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7350 河北省邯郸市鸡***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吸氧 改造 装置 | ||
一次性吸氧管改进装置:由(1)吸氧管接头、(2)吸氧管体、(3)吸氧管鼻插头、(4)2厘米×0.2‑‑.03厘米医用橡胶软管组成;本发明属现有技术改进,由于一次性吸氧管是由聚氯乙烯材料制成,遇到温度偏低时鼻插头变硬,易造成鼻粘膜损伤,为了改进这一弊病,对鼻插头做了改进,最终以医用橡胶软管套在鼻插头上,解决了鼻插头过硬造成的鼻黏膜损伤,具体方法如下:取出吸氧管,检查是否完整,完好无损后,将厘米×0.2‑‑.03厘米医用橡胶软管灭菌后套在吸氧管鼻插头上,即改造完成。经过这一改进并不增加费用,使用更加舒适,深受患者欢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吸氧管的改进装置有利于临床应用与保护患者的鼻黏膜,尤其是一种改造后的一次性吸氧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次性吸氧管为塑料制品,以干净、卫生、廉价、方便,深受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欢迎,一次性吸氧管在临床中常常用到,特别是缺氧患者更是离不开吸氧管,一次性吸氧管给患者带来诸多好处不必多说,但是,就目前的一次性吸氧管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病,如天气寒冷,一次性塑料吸氧管就变得僵硬,特别是一次性吸氧管末端鼻插头变的更加僵硬,当把吸氧管鼻插头插在鼻孔时容易损伤鼻腔和粘膜,给患者带来新的伤害和痛苦。因此,研究设计一种新型一次性吸氧管的改进和装置,能使患者感到舒适,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吸氧管改进装置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次性吸氧管改造装置方法,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塑料吸氧管,有双鼻孔和单鼻孔型两种型号,供临床应用,无论哪种构造的吸氧管,其组成都是由吸氧管接头与供氧系统相连、鼻头插入鼻孔,沿耳轮固定好管体,使其不易脱落,之后吸氧开始。我们设计改进方案是,将一次性吸氧管鼻头套一个2厘米×¢0.2--0.3厘米医用软橡胶管在鼻头插头上,这样使鼻头插头变得柔软,对鼻腔粘膜有保护作用,又不影响氧流量且外形美观大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次性吸氧管改造装置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塑料吸氧管,有双鼻孔和单鼻孔型两种型号,供临床应用,无论哪种构造的吸氧管,其组成都是由吸氧管接头、中间连接管体、鼻插头三部分组成,我们设计改进一次性吸氧管方案是,将一次性吸氧管鼻插头套一个长2厘米×¢0.2--0.3厘米医用软橡胶管套在鼻头插头上,这样使僵硬的鼻头插头变得柔软贴切,对鼻腔粘膜没有损伤且有保护作用,又不影响氧流量的吸入且外形美观大方。
改进后的一次性吸氧管的功效与作用:1、环氧乙烷灭菌一次性吸氧管遇到气温下降,鼻头插头就变得僵硬,使用起来十分的不便,甚至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二次伤害。在临床中吸氧十分普遍,面对一次性吸氧管存在的弊病,我们在临床中不断摸索、对比、改进,最终选择一种长2厘米×¢0.2--0.3厘米医用软橡胶管灭菌后套在吸氧管鼻插头上,经过这一小小的改进,给患者带来最大的舒适感,而且不增加医疗费用。深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欢迎。
一次性吸氧管改造装置的原理:1、本发明首创医用橡胶软管鼻插头套管装置,以人为本,体贴关心患者,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为理念,发明创造本发明。
2、一次性吸氧管改造装置的依据:临床中发现现应用的一次性吸氧管及鼻插头均为塑料制品,气温低时塑料管、鼻插头就会变得僵硬,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而且易造成鼻腔及黏膜的二次损伤,为了改进这一装置,我们在临床中不断探索,比较、改进,最终选择了一种长2厘米×¢0.2--0.3厘米医用软橡胶套管灭菌后,套在吸氧管鼻插头上,使鼻插头变得柔软轻便,患者易于接受,经过这一改进,给患者带来最大的舒适感,而且不增加医疗费用。深受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欢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国英,未经金国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35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预测部件上的故障的模型
- 下一篇:对车载环境条件做出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