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注塑产品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1845.2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02 | 分类号: | B29C65/02;B29C65/54;B29C65/78;B29C65/8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王春云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注塑 产品 加工 自动化 生产线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用于注塑产品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械手(1)、装压工作站(2)、压合机构(3)、一组点胶机(4)、一组开关检测机构(5)和传输机构(6),所述上料机械手(1)设于传输机构(6)的上料端,所述装压工作站(2)设于上料机械手(1)的后方,所述压合机构(3)设于装压工作站(2)的后方,所述点胶机(4)设于压合机构(3)的后方,所述开关检测机构(5)设于点胶机(4)的后方,且所述装压工作站(2)、压合机构(3)、一组点胶机(4)以及一组开关检测机构(5)均设于传输机构(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塑产品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压工作站(2)中设有装压机架(21)、送料机构(22)、压装机构(23)和压装定位机构(24),所述装压机架(21)中设有压装工作台(211)和压装背板(212),所述压装背板(212)与压装工作台(211)垂直设置,所述送料机构(22)设于压装工作台(211)的上方,所述压装机构(23)中设有下压机构(231)和装压压合机构(232),所述下压机构(231)通过压装导向柱(25)固定于压装工作台(211)上,所述装压压合机构(232)设于下压机构(231)的下方,所述压装定位机构(24)设于压装工作台(211)上的压合底座(2323)上,并位于送料机构(22)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注塑产品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机构(231)中设有下压驱动机构(2311)、下压基准板(2312)和下压推动板(2313),所述下压基准板(2312)安装于压装导向柱(25)的顶部,所述下压驱动机构(2311)安装于下压基准板(2312)的上方,所述下压推动板(2313)安装于下压基准板(2312)的下方,且其两端安装于压装导向柱(25)上,并压装导向柱(25)做滑动式连接,所述下压驱动机构(1311)的输出端与下压推动板(2313)固定连接,所述装压压合机构(232)安装于下压推动板(2313)的下方;
所述装压压合机构(232)中设有压合模块上板(2321)、一组压合支撑块(2322)和压合底座(2323),所述压合模块上板(2321)安装于下压推动板(2313)的下方,所述压合支撑块(2322)安装于压合模块上板(2321)的下方,所述压合底座(2323)设于压合支撑块(2322)的下方,并设于压装工作台(211)上的送料机构(22)的上方;
所述压合支撑块(2322)中设有压装斜型块(23221)和压合动块(23222),所述压合动块(23222)设于压装斜型块(23221)的内侧,且两者采用轴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注塑产品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3)中设有压合固定架(31)、压合顶升机构(32)、压合下压机构(33)和压合工装(34),其中所述压合下压机构(33)中设有下压驱动机构(31)、下压基板(332)、标准基板(333)、一组装配压块组件(334)和压合底板(335),所述压合顶升机构(32)设于工作台上,所述下压驱动机构(31)安装于压合固定架(31)的顶架(311)上,所述下压基板(332)设于顶架(311)的下方,所述下压驱动机构(31)的输出端与下压基板(332)固定连接,所述标准基板(333)设于下压基板(332)的下方,并通过快换基板(36)连接,所述装配压块组件(334)设于标准基板(333)的下方,所述压合底板(34)设于压合顶升机构(32)的上方,所述压合工装(34)设于压合底板(34)的上方,且所述装配压块组件(334)与压合工装(34)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注塑产品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顶升机构(32)中设有顶升固定架(321)和顶升气缸(322),所述顶升固定架(321)中设有顶升底架(3211)、顶升顶板(3212)和一组顶升侧板(3213),所述顶升顶板(3212)设于顶升底架(3211)的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顶升导柱(3214)连接,所述顶升侧板(3213)设于顶升底架(3211)和顶升顶板(3212)之间,所述顶升气缸(322)固定于顶升底架(3211)上,其输出端安装于顶升顶板(3212)上,且所述顶升顶板(3212)的上方设有一组立柱(32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摩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184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