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气浮一体化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1830.6 | 申请日: | 2019-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许芝;魏满奇;姜慧;费洪剑;邹之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优路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9 | 代理人: | 尤理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气浮 一体化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实验装置,包括加药混合系统、溶气气浮系统、混凝气浮反应系统和固液分离系统,加药混合系统包括PAM药箱、PAM计量泵、PAM加药管、PAC药箱、PAC计量泵、PAC加药管、酸碱药箱、酸碱计量泵、酸碱加药管、污水箱、污水进入管、污水泵和污水管,溶气气浮系统包括清水箱、进水管、溶气泵、出溶气水管、气体流量计和气体控制阀,混凝气浮反应系统包括混凝反应柱、可调节搅拌器和连接管,固液分离系统包括固液分离柱、水位调节阀、清水收集箱、清水收集管、浮渣排出管和清水排出管。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管理复杂、填料堵塞和损失水量大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废水的超标排放导致的大面积水污染现象已经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成为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加强了对水环境的保护,同时严格规定污水排放标准。
对于中小水量的市政或工业水的深度处理,如中小城镇污水、石油、化工、造纸、皮革、印染、食品、淀粉的工业废水或工业园区污水等,新建水处理设施或升级改造的建设周期较长,影响项目建设或工业主体正常运行,而且在建设面积上比较紧张。
对于景观河道水的处理,例如人工湿地、膜分离、混凝过滤和气浮等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管理复杂,填料堵塞,损失水量大等缺点不能完全都避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实验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管理复杂、填料堵塞和损失水量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气浮一体化实验装置,包括加药混合系统、溶气气浮系统、混凝气浮反应系统和固液分离系统;
所述加药混合系统包括PAM药箱、PAM计量泵、PAM加药管、PAC药箱、PAC计量泵、PAC加药管、酸碱药箱、酸碱计量泵、酸碱加药管、污水箱、污水进入管、污水泵和污水管,所述片PAM药箱通过所述PAM计量泵及PAM加药管与所述混凝气浮反应系统连接,所述污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所述污水进水管与所述污水箱连接,所述污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污水管与所述混凝气浮反应系统连接,所述PAC药箱通过所述PAC计量泵及PAC加药管与所述污水管连接,所述酸碱药箱通过所述酸碱计量泵及酸碱加药管与所述污水管连接;
所述溶气气浮系统包括清水箱、进水管、溶气泵、出溶气水管、气体流量计和气体控制阀,所述溶气泵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所述清水箱连接,所述溶气泵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气体流量计连接,所述气体控制阀设在所述溶气泵与所述气体流量计之间的管路上,所述溶气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出溶气水管与所述混凝气浮反应系统连接;
所述混凝气浮反应系统包括混凝反应柱、可调节搅拌器和连接管,所述可调节搅拌器设在所述混凝反应柱上,所述可调节搅拌器的搅拌部分位于所述混凝反应柱的内部,所述混凝反应柱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固液分离系统连接;
所述固液分离系统包括固液分离柱、水位调节阀、清水收集箱、清水收集管、浮渣排出管和清水排出管,所述水位调节阀设在所述固液分离柱的上端,所述清水收集箱和清水收集管均设在所述固液分离柱的内部,所述清水收集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固液分离柱的下部,所述清水收集管的上端与所述清水收集箱的下端连接,所述浮渣排出管与所述固液分离柱上部的侧壁连接,所述清水收集箱通过所述清水排出管与所述清水箱连接。
优选的,所述PAM计量泵的进水口连接有PAM进药管,所述PAC计量泵的进水口连接有PAC进药管,所述酸碱计量泵的进水口连接有酸碱进药管。
优选的,所述PAM加药管通过两个支管与所述混凝反应柱连接,两个支管上分别设有PAM加药入口第一调节阀和PAM加药入口第二调节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18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