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丝素蛋白基生物传感器的柔性剥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60593.1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6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张晓慧;周子尧;胡忠强;张泽英;张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7/14 | 分类号: | C08J7/14;C08J7/12;C08J5/18;C08L8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丝素 蛋白 生物 传感器 柔性 剥离 方法 | ||
一种用于丝素蛋白基生物传感器的柔性剥离方法,用甲醇浸泡交联丝素蛋白分子,使之变为疏水界面,在之后的操作过程中即可轻松完成亲水界面的柔性剥离。随后将通过高温脉冲激光沉积(PLD)得到的钛酸钡/铝酸锶/钛酸锶材料转移到丝素膜表面,通过浸泡水的方式溶解掉牺牲层铝酸锶,完成钛酸钡样品的柔性剥离转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丝素蛋白基生物传感器的柔性剥离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传感器的制作涉及很多复杂的步骤、过程,很多新兴的生物材料大多是柔性、脆弱的,比如PDMS、PET等。如果没有合适的剥离技术,将会大大限制生物传感过程中新方法、新器件的开发和应用。现有的柔性剥离技术有激光照射法、牺牲层刻蚀法等,成本较高、技术工艺较复杂,增加了相关技术难度,降低了柔性传感器的良品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丝素蛋白基生物传感器的柔性剥离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丝素蛋白基生物传感器的柔性剥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使用蚕丝为原材料,通过称重、煮沸脱胶、清洗、晾干步骤得到丝素蛋白;
步骤2,称取甲酸和氯化钙,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丝素蛋白中,通过搅拌使丝素蛋白溶解得到丝素蛋白溶液,把丝素蛋白溶液摊晾在基底上,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得到柔性的传感器基底膜;
步骤3,把甲醇加入丝素膜基底中,使其完全浸没丝素膜,放置在通风橱中过夜,过夜为12小时以上;
步骤4,去除多余的甲醇,得到可进行亲水界面剥离的柔性丝素膜;
步骤5,将钛酸锶基底上沉积制备的铝酸锶/钛酸钡材料吸附到丝素膜基底上,将材料泡入60度恒温的水中反应6至12小时,以除去牺牲层铝酸锶,得到柔性剥离转移的钛酸钡生物传感器。
进一步的,步骤1具体包括:
1)在2L烧杯中加入二次水至最高刻度线后,用铝箔纸包裹烧杯,在加热台上将水煮沸;
2)加入8g水碳酸钠和购买的干蚕丝,继续煮沸半小时,并不断搅拌,使蚕丝始终浸没在溶液中;
3)然后用二次水清洗3次,每次15分钟;
4)挤干水分,把丝素尽量撕薄摊开,放置在通风处晾干备用。
进一步的,步骤2中溶解丝素膜环节,丝素蛋白:氯化钙:甲酸的质量比为3:2:20。
进一步的,步骤3为甲醇交联环节,使用甲醇完全淹没丝素膜,得到具有疏水性能的柔性生物基底膜。
进一步的,步骤4中去除掉多余甲醇后,用二次水清洗若干次丝素膜,除去残留的甲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针对丝素膜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目前柔性剥离环节面临的状况,提出了一种用于生物传感器制作的柔性剥离新技术。用甲醇浸泡交联丝素蛋白分子,使之变为疏水界面,在之后的操作过程中即可轻松完成亲水界面的柔性剥离。随后将通过高温脉冲激光沉积(PLD)得到的钛酸钡/铝酸锶/钛酸锶材料转移到丝素膜表面,通过浸泡水的方式溶解掉牺牲层铝酸锶,完成钛酸钡样品的柔性剥离转移。本发明可用于各种丝素蛋白基相关的生物传感器的柔性剥离过程,比如电子纺织领域。本发明处理甲酸、氯化钙溶解的丝素膜,将甲醇加入制备好的丝素膜中进行处理,过夜后移除多余甲醇;或者将甲醇加入静电纺丝制备的丝素膜,交联20分钟即可完成疏水处理,也适用于后续的亲水界面柔性剥离。本发明仅涉及一种试剂甲醇,无需大型仪器设备,适用于大面积丝素膜的亲水柔性剥离处理,方法简单、成本低、重复性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605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