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体系结构模型的协同任务自动分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58925.2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66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伟;王晓路;张冶;汪宏昇;张恒;郭大庆;刘佳;池元成;崔毅楠;王长庆;贾长伟;贾倩;刘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8/10 | 分类号: | G06F8/10;G06F8/2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徐晓艳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体系结构 模型 协同 任务 自动 分解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体系结构模型的协同任务自动分解系统,包括体系结构模型构建模块,根据外部输入的体系结构模型描述文件,完成体系结构模型的构建、编辑,将体系结构模型转换为关联关系表;流程引擎设计模块,接收用户选择的体系结构模型,生成实例化流程模板;任务管理模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每个流程节点加载到任务中,创建子任务,并将流程节点属性信息作为子任务信息,接收用户输入的子任务信息,完成子任务创建;动态逻辑验证和时序优化模块,确定配置后的实例化流程节点完成时间将其作为流程节点的一个属性,追加存储至流程信息表中;收到任务信息之后,自动计算后续任务的完成时间,实时更新任务信息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体系结构模型的协同任务自动分解系统,属于计算机管理信息化和仿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伍江华博士采用了基于UML的元建模方法研究军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即在UML的构造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顺序图中元模型的时间和状态标志,来构建军事信息系统中行为模型的元模型,通过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军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建模提供了一种思路,实现了对时间和状态的描述,为对体系结构的验证提供了基础。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军事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导致系统开发难度越来越高。直接导致系统用户和开发人员相互间的交流越来越困难,最终将导致开发的系统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体系结构模型的协同任务自动分解系统,方便用户及开发人员都能够理解和应用。
本发明解决技术的方案是:基于体系结构模型的协同任务自动分解系统,该系统包括体系结构模型构建模块、流程引擎设计模块、任务管理模块、动态逻辑验证和时序优化模块和权限控制模块;
体系结构模型构建模块,根据外部输入的体系结构模型描述文件,完成体系结构模型的构建、编辑,所述体系结构模型包括VO2节点连接视图、OV4组织关系视图、OV5活动模型、OV6运作规则、OV6状态转换图、OV6事件视图、OV7逻辑数据模型,将体系结构模型转换为关联关系表,关联关系表包含表示体系结构模型的类以及类属性信息;
流程引擎设计模块,接收用户选择的体系结构模型,从相应的关联关系表中读取该体系结构模型的类及类属性信息,生成该体系结构模型的实例化流程模板,采用IDEF0方法对实例化流程模板中每个节点的属性进行初始配置,将配置后的实例化流程信息存储到流程信息表中,并发送给动态逻辑验证和时序优化模块;所述流程中每个节点的属性包括输入条件、约束条件、支撑资源、输出条件、执行人员;
任务管理模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从流程信息表中提取用户选择的实例化流程,将每个流程节点加载到任务中,创建子任务,并将流程节点属性信息作为子任务信息存储至任务信息表中;接收用户输入的各子任务状态、任务内容、起始时间、完成形式,完善子任务信息,将完善后的子任务信息追加至任务信息表,完成子任务创建;所有子任务创建成功后,把任务信息表推送到动态逻辑验证和时序优化模块、权限控制模块;接收任务执行人员输入的任务状态,实时更新任务信息表,并将更新后的任务信息表推送给权限控制模块、动态逻辑验证和时序优化模块;接收任务执行人员输入的文档,将其同步至文档管理模块;
动态逻辑验证和时序优化模块,确定配置后的实例化流程节点完成时间将其作为流程节点的一个属性,追加存储至流程信息表中;收到任务信息之后,自动计算后续任务的完成时间,实时更新任务信息表,并将更新后的任务信息推送给权限控制模块;
权限控制模块,根据外部输入的人员角色信息,为不同的人员角色确定访问权限,形成权限信息表;将任务信息表中每一个子任务信息推送给有权限的用户。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时间约束,所述动态逻辑验证和时序优化模块计算配置后的实例化流程节点完成时间为配置后的实例化流程节点的时间约束。
所述动态逻辑验证和时序优化模块自动计算后续任务的完成时间的具体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89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故障预警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税控设备管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