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系统及其采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8727.6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3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敏;刘涛;刘杰;苏红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G01N1/34;G01N1/40;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张拥 |
地址: | 10012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气体 采集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装置、清洗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采样装置分别与所述清洗装置和所述收集装置连接,所述采样装置包括采样探头,所述采样探头设置在垃圾填埋场预先钻好的孔洞内,且所述采样探头的顶端高于垃圾填埋场覆盖面,用于采集垃圾填埋气体;所述清洗装置用于在所述采样装置开始采样之前,对所述采样装置进行清洗;所述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所述采样装置采集到的垃圾填埋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流量控制阀、第一采样管、转子流量计、第二采样管和取样阀,所述采样探头的顶端设置有盖,所述第一采样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盖和所述转子流量计连接,所述流量控制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采样管上;所述第二采样管的一端与所述转子流量连接,所述取样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采样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泵,所述第二采样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清洗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压力计、收集管、快速接头和真空采样罐,所述第二采样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力计连接,所述收集管的一端与所述压力计连接,所述收集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真空采样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探头的底部密封,且所述采样探头上设置有采样孔,所述采样孔在所述采样探头的位置为距离采样探头底端的1/5-2/5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固定座、壳体、丝母、涡轮、蜗杆和驱动电机,所述固定座固定在垃圾填埋场覆盖面上,所述采样探头活动穿入所述固定座的中部,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顶端,所述丝母套接在所述采样探头上,且与所述采样探头螺纹连接,所述涡轮固定套接在所述丝母外,所述涡轮上下两端通过轴承连接在壳体上,与涡轮相啮合的蜗杆可转动地连接在壳体上且一端伸出壳体后连接有驱动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体检测装置、脱硫预处理装置、干燥装置和分离装置,所述气体检测装置、脱硫预处理装置、干燥装置和分离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收集装置之后,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垃圾填埋气体的浓度,所述脱硫预处理装置用于脱除垃圾填埋气体中的硫化物,所述干燥装置用于去除垃圾填埋气体中的水分,所述分离装置用于分离垃圾填埋气体中的甲烷和二氧化碳。
8.一种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采样探头设置在垃圾填埋场预先钻好的孔洞内,且所述采样探头的顶端高于垃圾填埋场覆盖面;
打开清洗装置开始清洗采样装置,清洗完毕后,关闭清洗装置;
打开采样装置开始进行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采样探头设置在垃圾填埋场预先钻好的孔洞内,且所述采样探头的顶端高于垃圾填埋场覆盖面的步骤还包括:用细砾石回填设置有所述采样探头的孔洞,再用膨润土密封所述采样探头的周围区域,静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垃圾填埋气体的采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的深度为0.8-1.2m,用细砾石回填设置有所述采样探头的孔洞至离孔洞底部的距离为0.5-0.7m,所述采样探头的顶端高于所述垃圾填埋场覆盖面至少0.3m,所述静置的时间为24小时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未经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872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 下一篇:过电压的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