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烯烃类胶黏剂加工用方便收集的搅拌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57807.X | 申请日: | 201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3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勇;赵一朵;傅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拓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F9/08 | 分类号: | B01F9/08;B01F15/00;B01F15/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董学文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类胶黏剂加 工用 方便 收集 搅拌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烯烃类胶黏剂加工用方便收集的搅拌机,包括底座、第一出料阀门和电动伸缩柱,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放置有储料盒,所述第一出料阀门贯穿储料盒的底部和第二支架的顶部,所述电动伸缩柱的左端固定在第一出料阀门的右端面,所述第一搅拌筒的下侧设置有预存箱,所述预存箱的底部贯穿有第二出料阀门,所述固定架固定在预存箱的底部。该聚烯烃类胶黏剂加工用方便收集的搅拌机,将收纳袋放置在底座上后再将收纳袋的顶部套放在第二出料阀门上,接着电动伸缩杆伸长,以此将收纳袋的顶部抵紧固定在第二出料阀门上,打开第二出料阀门后,材料随之落到收纳袋内,收满后关闭第二出料阀门,电动伸缩杆收缩,方便进行封袋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类胶黏剂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烯烃类胶黏剂加工用方便收集的搅拌机。
背景技术
聚烯烃在合成材料及通用高分子材料中占有重要地位,聚烯烃是一类性能优良的通用塑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工业、电子工业、建筑工业等领域,但聚烯烃表面极性低,其粘接须经表面处理或使用专用涂胶设备,增黏树脂、溶剂的掺混比例对聚烯烃的透明性及粘接强度等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生产聚烯烃类胶黏剂的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因此就需要使用到搅拌机。
现有的搅拌机不便根据要求的体积比例完成配料的投放工作,且材料在搅拌的过程中不够全面充分,从而影响混合质量,同时搅拌完成后的材料难以得到装袋收集处理,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烯烃类胶黏剂加工用方便收集的搅拌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搅拌机不便根据要求的体积比例完成配料的投放工作,且材料在搅拌的过程中不够全面充分,从而影响混合质量,同时搅拌完成后的材料难以得到装袋收集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烯烃类胶黏剂加工用方便收集的搅拌机,包括底座、第一出料阀门和电动伸缩柱,所述底座下端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自锁滚轮,且底座上端面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同时第一支架的顶部通过第一螺栓固定有承载架,所述第二支架的右侧固定有电机,且电机的左侧通过电机轴转动连接有转杆,同时转杆贯穿第二支架、第一搅拌筒和第二搅拌筒与承载架的右端面相连接,所述第一搅拌筒设置在第二搅拌筒的右侧,且第一搅拌筒的左端面固定有卡杆,同时卡杆贯穿第二搅拌筒的右端面与螺母相连接,所述第一搅拌筒的外表面开设有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的底部与固定滚轮相连接,所述固定滚轮与支撑板相连接,且支撑板固定在第二支架的左端面,所述转杆的表面固定有搅拌杆,且搅拌杆的内侧设置有液压缸,同时液压缸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搅拌杆上,所述液压缸的上侧通过活塞杆与挡板相连接,且挡板设置在通料管道底部的内侧,同时通料管道贯穿第一搅拌筒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放置有储料盒,且储料盒的前端面设置有刻度,所述第一出料阀门贯穿储料盒的底部和第二支架的顶部,且第一出料阀门设置在通料管道的上侧,所述电动伸缩柱的左端固定在第一出料阀门的右端面,且电动伸缩柱的顶端固定在第二支架的内顶部,所述第一搅拌筒的下侧设置有预存箱,且第一搅拌筒的底部卡合连接在支撑板上,同时支撑板固定在第一支架的右端面和第二支架的左端面,所述预存箱的底部贯穿有第二出料阀门,且第二出料阀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在预存箱的底部,且固定架的内端面固定有电动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与第一支架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栓均匀分布在承载架上。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为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杆与螺母之间为螺纹连接,且卡杆均匀分布在第一搅拌筒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滚轮与支撑板之间为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与转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通料管道构成伸缩结构,且通料管道的竖直中轴线与第一出料阀门的竖直中轴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拓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拓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78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井下履带式运输机
- 下一篇:一种改性硬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