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成形模座空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6831.1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6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迪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博汇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上海博汇模具有限公司;上海博汇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6;C21D1/18;C21D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刘伍堂 |
地址: | 31411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形 模座空冷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热成形模座空冷系统,包括内部风道、鼓风机,内部风道的风口与鼓风机之间采用柔性风管连接,内部风道分别位于模座内部、模座与镶块底部的接触位置、模座与镶块侧面之间的垫块内,鼓风机产生的高速运动的空气加速模座与空气的热对流,使镶块上的热量通过模座并经由内部风道,向空气散发,加速镶块的冷却。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合理布置孔隙和筋板,在保证模具强度的前提下,形成内部风道;增加一套风冷系统,在模具结构设计三种风道,增加镶块上热量向模座的散热。本发明适应各种形状的车身零部件,加强了热成形模具的散热能力,减少了热成形保压淬火时间,提升了热成形的效率,降低了热成形的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热成形模座空冷系统。
背景技术
热成形零件在汽车上应用越来越多,热成形零件一方面可增加车身强度,一方面可减轻车身重量。有一些零件由于板料厚,尺寸大,板料在加热炉中加热到920摄氏度左右,储存了大量的热量。这个热量要在成形后,很大一部分在保压时快速冷却。板料的热量很大一部分传递到模具上,并通过模具中设计的管道中的冷却水带走;有一小部分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到模座上,模座通过热对流和热辐射,把热量向空气中散热。现有设计经过数次冲压后,模座表面空气和外界达到热平衡状态,基本上不向外散热。模具由于结构强度的考虑,一般形成比较封闭的结构,不利于模具模座向空气中的散热。
现在热成形零件使用越来越广,有些零件的尺寸大,板料厚,导致需要的保压冷却时间很长。这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零件成本,并且,冷却速度太长会导致材质强度部达标。
零件的生产成本受零件的生产效率影响很大,与冷冲压不同,热冲压的电炉一直在工作,耗电量很大。生产效率直接决定生产成本。提高冲压生产效率关键在于减少保压淬火时间。
为了提升生产效率,缩短保压时间,但这样会导致模具过热,缩短了模具使用寿命,并且可能导致零件的尺寸精度无法得到保证。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热成形模座空冷系统,在保证模具强度的前提下,增加淬火时零件的冷却速度,减少保压淬火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热成形模座空冷系统,,在保证模具强度的前提下,增加淬火时零件的冷却速度,减少保压淬火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热成形模座空冷系统,包括内部风道、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内部风道的风口与鼓风机之间采用柔性风管连接,内部风道分别位于模座内部、模座与镶块底部的接触位置、模座与镶块侧面之间的垫块内,鼓风机产生的高速运动的空气加速模座与空气的热对流,使镶块上的热量通过模座并经由内部风道,向空气散发,加速镶块的冷却。
所述的模座内部的内部风道由筋板表面的通孔组合形成。
所述的模座与镶块底部的接触位置的内部风道为通风槽,位于接触位置的中部。
所述的模座与镶块侧面之间的垫块为上厚下窄结构,垫块的下部与镶块之间的间隙形成内部风道。
所述的鼓风机上安装有冷风系统,冷风系统产生的冷空气,通过鼓风机形成高速冷风,高速冷风进入内部风道,加速模座散热。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合理布置孔隙和筋板,在保证模具强度的前提下,形成内部风道;增加一套风冷系统,在模具结构设计三种风道,增加镶块上热量向模座的散热。本发明适应各种形状的车身零部件,加强了热成形模具的散热能力,减少了热成形保压淬火时间,提升了热成形的效率,降低了热成形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模座内部的内部风道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博汇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上海博汇模具有限公司;上海博汇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博汇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上海博汇模具有限公司;上海博汇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68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