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断屑槽的超硬切槽刀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6828.X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1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坤;何耿煌;李凌祥;祝泉水;赵喆;陈潇杰;彭仕昌;张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22 | 分类号: | B23B27/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断屑槽 超硬切槽 刀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断屑槽的超硬切槽刀具,包括刀具本体,刀具本体设有切削部;切削部采用超硬材料制作而成,其包括切削刃和断屑槽;切削刃包括中间的V型刃和两侧的边刃;断屑槽总体呈凹状,包括切削刃处的第一凹槽、断屑槽底部处的第二凹槽和从切削刃到后端圆弧内缩凹状曲面部位的第三凹槽;第一凹槽具有从中间向两侧弯曲连接形成特定大小的夹角;第二凹槽低于刃部平台;第三凹槽的中间部向两侧弯曲形成的夹角与第一凹槽是结合变化的,第三凹槽倾斜设置并分别向两边同等变化。本发明具有包卷切屑、减小切屑宽度的优良性能,解决了目前高硬度材料切槽过程中,切屑不易处理等技术问题,使刀具的使用寿命、加工效率以及切屑处理等方面性能得到全面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刀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断屑槽的超硬切槽刀具。
背景技术
现有具有高硬度材料的发动机配件、齿轮等机加工时切屑由于硬度高和进给小等问题容易产生细长切屑,导致缠绕在刀具和工件上,引起加工面的损伤和加剧刀具的破损;而随着机械制造向高速、高效、高精度、自动化方向发展,以及各种难加工高硬度材料的相继出现和广泛应用,槽壁加工表面质量、切槽使用寿命和断屑性能等,已经成为评价超硬切槽刀具切削性能的主要指标。带断屑槽高硬度切槽刀具的出现,使得对高硬度材料进行机加工时能够对切屑进行妥善处理,提升刀具性能。
目前,国内外在超硬刀具上基本以平板或简单槽型为主。对于具有优异切屑处理能力的带断屑槽的超硬刀具基本没有。现有技术的超硬切槽刀具在切槽过程中,主要存在刀具切槽产生的长宽屑缠绕工件、切屑清理困难现象,以及产生的长宽屑刮伤已加工表面,切屑处理效果差,高温集中,导致刀具过早磨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带断屑槽的超硬切槽刀具,具有包卷切屑、减小切屑宽度的优良性能,解决了目前高硬度材料切槽过程中,切屑不易处理等技术问题,使刀具的使用寿命、加工效率以及切屑处理等方面性能得到全面提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断屑槽的超硬切槽刀具,包括刀具本体,所述刀具本体的两端设有旋转对称的切削部;所述切削部采用超硬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切削部包括处于前端的切削刃和由前端向里端延伸的断屑槽;所述切削刃包括中间的V型刃和两侧的边刃;所述断屑槽总体呈凹状,包括切削刃处的第一凹槽、断屑槽底部处的第二凹槽和从切削刃到后端圆弧内缩凹状曲面部位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具有从中间向两侧弯曲连接形成特定大小的夹角;所述第二凹槽低于刃部平台;所述第三凹槽的中间部向两侧弯曲形成的夹角与第一凹槽是结合变化的,第三凹槽倾斜设置并分别向两边同等变化。
所述断屑槽还设置沿轴对称的后臂和前臂,且后臂上沿设有最小宽度的第三凹槽,后臂下侧的与第一凹槽对应处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过渡的第二凹槽;所述前臂与所述后臂交接处具有明显的上升面和凸角。
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两侧的切削部位与水平面有向外下偏的角度记为θ1,其大小范围:0.5~2.0°。
从所述第一凹槽到第三凹槽,横截面两侧的切削部位与水平面形成的向外下偏角度记为θ2,其大小从0.5~2.0°均匀变化到3.0~4.0°。
所述第一凹槽由中间向两侧弯曲,其横截面中部呈V型,V型凹槽的夹角记为α,其大小范围为130~140°。
所述第二凹槽由中间向两侧弯曲,其横截面中部呈V型,V型凹槽的夹角记为β,β小于α,且β大小范围为110~125°。
所述第三凹槽由中间向两侧弯曲,其横截面中部呈V型,V型凹槽的夹角记为γ,γ小于β,且γ大小范围为80~100°。
所述断屑槽大致呈0字形,为前后窄,中间宽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68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