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底泥采样器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5187.6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4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坦;白冬锐;王洪涛;张涛;熊颖;郑凯旋;李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孙楠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采样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底泥采样器及使用方法,其包括把手,把手的底杆通过连接套与连接杆连接;两两连接杆之间均通过连接套连接,距离把手最远处的连接杆端部设置有采样筒,采样筒底部敞开并设置半圆形切割头;采样筒的底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与采样筒底部之间夹角内设置有半圆状的底盖,底盖的直径端与挡板连接,底盖的圆弧端设置有两个外接小孔,底盖牵引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外接小孔内;采样筒内腔中设置有活塞,活塞的顶部设置有活塞牵引杆;活塞牵引杆竖杆端与活塞顶部连接,横杆转折处设置有固定环,活塞牵引绳一端固定在该固定环内,活塞牵引绳另一端与底盖牵引绳的中部连接。本发明设备简单,提高了采样效率,还能同时收集上覆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积物和上覆水的取样设备,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对河道、湖泊、海洋、沼泽等水域底泥、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取样的便携式底泥采样器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底泥是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多数水生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生长地和栖息地,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积极交替带,是河湖治理的一个关键。同时河湖底泥也是河湖营养物质的一个重要聚集库,不仅可以间接地反映河湖水体的污染情况、水动力状态,而且底泥在外界水动力因素影响下向上覆水体释放营养成分,成为二次污染源,影响河湖水体水质和富营养化过程。为了研究底泥与水体之间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对水体环境影响,必须从水下钻取原装底泥样品,用于检测其中污染物含量。
目前,底泥采样方法普遍存在效率不高、取样困难等现象。传统的活塞式柱状底泥采样器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采样器用力向下取泥过程中,金属连接杆处易松动;2)投掷采样器可能发生倾斜,不能垂直插入底泥,导致取样发生底部漏泥的情况。3)采泥量大也容易发生漏泥现象。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底泥采样器及使用方法,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金属连接杆松动和底泥漏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底泥采样器,其包括把手、连接套、连接杆、采样筒、底盖、活塞牵引杆、活塞牵引绳、底盖牵引绳、固定环、活塞、半圆形切割头和挡板;所述把手采用T型结构,位于T型结构的底杆端部通过所述连接套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设置为多个,两两所述连接杆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套连接,距离所述把手最远处的所述连接杆端部设置有所述采样筒,所述采样筒采用半圆柱状结构,所述采样筒底部敞开,在所述采样筒底部的圆形部设置尖锐的所述半圆形切割头;所述采样筒的底部直线部设置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采样筒底部之间垂直焊死;所述底盖的圆弧端设置有两个外接小孔,所述挡板内设置有有所述底盖,所述底盖的直径端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底盖牵引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所述外接小孔内,所述底盖牵引绳的中部位于所述把手处;所述采样筒内腔中设置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设置有所述活塞牵引杆;所述活塞牵引杆采用L型结构,其竖杆端部与所述活塞顶部连接,横杆与竖杆的转折处设置有所述固定环,所述活塞牵引绳一端固定在该固定环内,所述活塞牵引绳另一端与所述底盖牵引绳的中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采样筒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底盖上两个所述外接小孔对应的底盖牵引绳固定环;所述底盖牵引绳一端与一所述外接小孔固定,所述底盖牵引绳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所述底盖牵引绳固定环后与另一所述外接小孔固定。
进一步,所述采样筒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杆,该螺纹杆与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接套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盖的直径略大于所述采样筒的端部截面直径。
进一步,所述采样筒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所述活塞牵引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略大于所述活塞牵引杆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挡板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底盖上两个外接小孔匹配的凹槽,位于该凹槽的弧形端内侧设置有挡板卡扣。
进一步,各所述连接杆表面均设有刻度。
进一步,所述采样筒4采用PVC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未经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51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创切口深部缝合器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熔模铸造制壳型腔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