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织布防刺涂层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5134.4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1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魏秋生;张鑫;谭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领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12 | 分类号: | D06N3/12;D06N3/18;D06N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孙昱 |
地址: | 212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织 布防 涂层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织布防刺涂层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涂层制备、(2)第二涂层制备和(3)涂层处理,本发明提供的机织布防刺涂层具有厚度薄,最低仅需9.1mm就可以达到防护标准,且重量轻,防刺面密度最低为8.3 Kg/m2,能够完全达到公安部GA68‑2008的防刺服测试标准。本发明提出的机织布防刺涂层处理方法提高了防护服的防刺性能,且穿着轻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穿戴人员行动的灵活性,减轻了负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织布防刺涂层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际性的暴力和恐怖事件时有发生,为了降低人员伤亡,各类防护用品的开发 和研究逐渐得到了重视。经过多年的发展,防弹类制品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由于防弹服 和防刺服在原理上的差异,大多数的防弹产品并不能防刺。这就使得防刺服装的研发在包括 我国在内的那些对枪支管制严格的国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在防护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出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防弹或防刺 功能的产品。但是,现有的防护服通常质量较大,这必将增加穿戴人员的负荷,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行动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机织布防刺涂层处理方法,该方法在满足具备防刺功能的基础上,还具备轻便、易制得等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机织布防刺涂层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第一涂层制备:将环氧树脂和聚酰胺置于溶剂中混合均匀,加入陶瓷纳米粉末,再次混合均匀,即制得第一种涂料;
(2)第二涂层制备:将环氧树脂和聚酰胺置于溶剂中混合均匀,加入金属纳米粉末,再次混合均匀,即制得第二种涂料;
(3)涂层处理:将步骤(1)制得的第一涂层和步骤(2)制得的第二涂层分别间隔地涂覆在基布上,待溶剂挥发完全后,热压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和所述步骤(2)中环氧树脂和聚酰胺按质量比为2:1~2:1.5混合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加入质量百分含量为5%~10%的陶瓷纳米粉末;步骤(2)中加入质量百分含量为5%~10%的金属纳米粉末。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陶瓷纳米粉末为碳化硅纳米粉末或碳化硼纳米粉末,所述步骤(2)中金属纳米粉末为纳米铜或纳米铝。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第一涂层和步骤(2)中的第二涂层均加入质量百分含量为0.1%的偶联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可以采用喷涂、浸泡或涂抹等一种或多种方式涂覆在基布上。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涂覆次数各为50~70次,每次涂覆的使用量均为80~100g/m2,厚度均为0.05~0.1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间隔涂覆在基布的单面或双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热压方式为采用平板压机在80~100℃下加压成型。
本发明提供的机织布防刺涂层在环氧树脂和聚酰胺组合的成分之上,添加了陶瓷纳米粉末和金属纳米粉末,由于纳米粉末的颗粒度极小,添加后不会降低机织布整体柔软度和舒适度;而陶瓷材料的纳米粉末和金属材料的纳米粉末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强度,可实现抵御外部攻击和刺入。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领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领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51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串行无线能量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