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映射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验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3643.3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2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英;邱旭华;黄耀晖;王剑冰;管毅;周卫东;颜挺;吕占斌;王川;田强;夏吉广;刘冰;张美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4 | 分类号: | G06F21/64;G06F21/32;G06Q10/10;G06Q50/26;H04L9/32;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杨树芬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映射 证件 真实性 有效性 验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映射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验证方法。方法包括:网络映射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验证:获取网络映射证件及其签名数字证书、撤销列表;网络业务系统提交给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的网络映射证件验证请求,验证请求包含网络映射证件当网络映射证件验证机构或子系统接收到网络映射证件,通过解析网络映射证件相关内容;本发明所述方法根据映射证件载体指纹信息、行业标识属性参与映射变换或数学变换,使同一个持有人的映射证件和身份标识在不同载体、不同行业区别开,杜绝了大数据关联分析对人进行画像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证件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络映射证件的真实性有效性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事业快速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所催生的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各类便捷应用服务从客观上有效提升了社会效率。当前在现实社会中能办到的事项,在网络社会空间也都能办得到,人们已将很大一部分生活、办事行为活动放在互联网上进行,例如购物、点餐、理财、娱乐等重要的日常生活行为。从中不难发现,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公民生活、办事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空间,网络社会也逐步发展成为现实社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当前看,在我国互联网事业和网络社会蓬勃发展的同时,网络社会管理出现了断层,特别是当前在网络身份认证方面乱象丛生、秩序失衡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网络社会运行秩序稳定和公民安全感,给网络社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霾。当前,各种身份认证模式林立,技术、标准不统一甚至相排斥,公民到处办证、到处换证、到处认证,却没有一套权威可信的身份认证标准可用于评估,公民身份数据随处留存、真假参半,网络身份认证既不统一又不准确,难以实现安全可信等应有功能。同时,在网络社会发生的诈骗、窃密、隐私泄露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呈现跨地域、跨领域、低成本、难取证等特点,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身份信息安全也面临着严重威胁。为解决网络法定身份管理问题,现在业界逐步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技术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电子法定身份证件上搭载个人数字证书功能。此技术方案首先要求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具备搭载个人数字证书的能力,其次签发机关向证件持证人签发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的同时签发与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绑定的个人数字证书。目前,多数欧盟国家所签发的电子身份证采用此解决方案。现场查验模式下,持证人通过出示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实物证明自己法定身份;在网络查验模式下,持证人通过出示电子法定身份证件搭载的个人数字证书,以远程在线方式证明自己法定身份,并具备现场查验模式等效的法律效力,既解决了线下身份认证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线上法定身份认证难题,理论上说是相对比较完善、完美的技术路线。对于直接签发搭载个人数字证书的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的国家,一次性解决了线上、线下身份管理问题。但中国已签发超过14亿张且近期还不计划升级、改版的二代身份证,以及遵循国际民航组织技术规范签发的电子护照、电子回乡证、电子台胞证的未搭载的个人数字证书的电子法定证件,中国现阶段采用此解决方案首先须对居民身份证、电子护照、电子回乡证、电子台胞证进行升级改版,显然是不现实的。
2、电子法定身份证件之外,另行签发个人数字证书,此技术方案不要求电子法定身份证件具备搭载个人数字证书的能力,而是把个人数字证书搭载在USBKey、手机、银行卡的其他硬件介质上,其签发机关既能是签发电子法定身份证件的政府机关,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规定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的第三方商业机构,其最明显的特点在于,个人数字证书与电子法定证件相互独立,电子法定身份证件仅用于现场查验模式下证明持证人法定身份,而个人数字证书用于在网络查验模式下远程在线证明证书持有人身份。其最大的缺点也在于因个人数字证书与电子法定证件相互独立,公民针对不同的身份查验场景需使用不同的身份凭证,不仅会对公民使用带来不便,更重要的是,像中国过去10年动用巨大的行政资源、财力和物力基本实现了13亿人,人手一张二代身份证,如再次动用国家力量为全民签发个人数字证书基本是不可行的,若借助商业机构来签发个人数字证书,不仅经济投入十分巨大,普及时间需要数年甚至十年,同时其法律效力和权威性也无法与法定身份证件本身相提并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3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