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成型缠绕弯头拼装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2918.1 | 申请日: | 2019-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1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世昌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C70/30;B29C33/30;B29L3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31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 成型 缠绕 弯头 拼装 模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成型缠绕弯头拼装模具,包括上部分模具,所述上部分模具的底部设有下部分模具,所述上部分模具与下部分模具内部贯穿设有钢丝绳,所述上部分模具和下部分模具两端内侧均设置有拼装块,所述上部分模具与下部分模具连接处均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顶部均对应设置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内贯穿设有定位销,两个所述定位孔底部对应位置均设置有月牙形孔。本发明通过先拧掉钢丝绳两端的螺母,拆下封板及承口套,然后拆下模具两端内侧的拼装块,最后向一端拉拽缠绕成型的成品,实现脱模;加装拼装块是为便于成品脱模,因承口比弯头稍宽,通过拆卸掉拼装块,更加便于拆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一体成型缠绕弯头拼装模具。
背景技术
在管路系统中,弯头是改变管路方向的管件,按角度分,有45°及90° 180°三种最常用的,另外根据工程需要还包括60°等其他非正常角度弯头,弯头的材料有铸铁、不锈钢、合金钢、可锻铸铁、碳钢、有色金属及塑料等,与管子连接的方式有:直接焊接(最常用的方式)法兰连接、热熔连接、电熔连接、螺纹连接及承插式连接等,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焊接弯头、冲压弯头、推制弯头、铸造弯头、对焊弯头等,其他名称:90度弯头、直角弯、爱而弯等。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原始玻璃钢弯头加工模具为金属结构设计,并且为纵向分体结构,重量大,需人工续料粘接糊制,加工完成后需将上部分模具与下部分模具反向拉开完成脱模;因人工加工脱模后的玻璃钢弯头极为粗糙,需强度打磨达到成品要求,加工成本高,费时费力,成品壁厚不规则,不标准,不能适用于任意场地使用;原始模具加工型号单一,不能适用于市场对其他角度弯头的加工;不能一体完成弯头加承口的成品,两部分需单独加工完成后再进行粘接实现,粘接完成后的成品寿命低,并且生产成本高,标准程度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成型缠绕弯头拼装模具,本发明通过先拧掉钢丝绳两端的螺母,拆下封板及承口套,然后拆下模具两端内侧的拼装块,最后向一端拉拽缠绕成型的成品,实现脱模;加装拼装块是为便于成品脱模,因承口比弯头稍宽,通过拆卸掉拼装块,再向外拉时增大了操作空间,更加便于拆卸;玻璃钢拼装式模具,重量轻,可通过拼装实现不同角度类型的玻璃钢弯头的生产加工;通过连接电机匀速旋转缠绕使所生产产品更加标准,生产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成型缠绕弯头拼装模具,包括上部分模具,所述上部分模具的底部设有下部分模具,所述上部分模具与下部分模具内部贯穿设有钢丝绳,所述上部分模具和下部分模具两端内侧均设置有拼装块,所述上部分模具与下部分模具连接处均设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顶部均对应设置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内贯穿设有定位销,两个所述定位孔底部对应位置均设置有月牙形孔,上部分模具和下部分模具两端均设有封板,两个所述封板的外端一侧均设置有连接杆,所述上部分模具与下部分模具两端与封板之间均设有承口套,两个所述封板的一侧均设有槽钢,槽钢内部两侧均固定有螺杆,螺杆向封板内侧穿出并通过螺母实现固定,使槽钢通过内部的螺杆与封板固定为一体,两个所述连接杆远离封板的一端均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部通过传动带与连接杆上的活动轴活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通过定位销在定位孔中穿插实现定位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中心部为月牙形孔,所述钢丝绳从月牙形孔穿插并向上部分模具与下部分模具两端延伸,所述钢丝绳两端穿出上部分模具与下部分模具两端的承口套、封板及槽钢外侧,且与通过螺母旋拧固定,两个所述承口套、封板与上部分模具以及下部分模具通过钢丝绳穿插并收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部分模具与下部分模具连接处横截面均为支撑板设计,上部分模具与下部分模具通过横截面支撑板上的定位孔穿插定位销定位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部分模具和下部分模具两端两侧均与承口套两侧的实心结构的凹台衔接固定;所述承口套的外端两侧同样与封板两侧实心结构的凹台衔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世昌,未经李世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29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生产用压铸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气燃烧器、灶具及点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