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室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2070.2 | 申请日: | 2019-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2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谢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桂华 |
主分类号: | A01F29/02 | 分类号: | A01F29/02;A01F29/01;A01F29/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2053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粉碎 还田 | ||
一种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室,它能有效地解决粉碎室存土的问题,并能保证粉碎效果。它包括上导流板、后导流板、底板筛、前挡板、左侧板、右侧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底板筛由横条、左端板、右端板和限位加强板组成;该粉碎室设置在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后部,后一个粉碎轴总成安装在排土粉碎室内,并由左侧板和右侧板支撑。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室。
背景技术 目前,单轴秸秆切碎还田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破碎还田机都早已普及,其对作物秸秆的切碎、粉碎和破碎程度都是按国家标准设计的,国家规定:玉米、高粱等作物秸秆切碎合格长度应不大于100mm,小麦、水稻等作物秸秆切碎合格长度应不大于150mm,;在东北高寒地区,按照这一标准推广秸秆还田技术难度很大,只有采取深翻耕地技术才能实现秸秆还田,广大农民不接受深翻耕地技术,其原因费用高,农民只接受灭茬、旋耕、起垄一次耕地技术,这种耕地技术耕层较浅,土壤不翻转,即使秸秆还田也是将秸秆搅拌在耕层的土壤中,现行秸秆切碎标准不可行,土壤透风容易瞎地,农民抵触,因此焚烧秸秆的问题屡禁不止;所以,只有将秸秆机械细碎后才能实现地表浅耕还田,就是将玉米秸秆的粉碎长度小于或等于50mm,然后灭茬、旋耕、起垄耕地,将细碎后的秸秆搅拌在土壤中,这样不影响播种,农民才能接受。近年来,为了满足垄作区农民要求,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应运而生,正处在逐渐完善过程中,河北双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卷料装置及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专利号:2018213879631),就是一种提高了粉碎效果的秸秆还田机。可是,该技术存在问题,后一个粉碎轴总成的粉碎室底板存土,排土效果不良,粉碎室存土不但影响秸秆粉碎效果,还会增加后一个粉碎轴总成的旋转阻力,耗油高,故障多,经济性差。其原因是:该粉碎室安装定刀的底板是整体的,只设有几个圆孔,漏土效果很差,进来土只能从碎秸秆排出口排出,由于底板和动刀的形状造成了无法克服的排土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室,它能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能保证粉碎效果。它包括上导流板、后导流板、底板筛、前挡板、左侧板、右侧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底板筛由横条、左端板、右端板和限位加强板组成;该粉碎室设置在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后部,后一个粉碎轴总成安装在粉碎室内,并由左侧板和右侧板支撑;该底板筛位于后一个粉碎轴总成的下方并轴向设置,秸秆进入该粉碎室后,只能随着后一个粉碎轴总成的旋转方向并沿着上导流板、后导流板向下运动,当运动到底板筛的定刀处时,下行秸秆被阻挡,随即被动刀击打而切碎,被打击的秸秆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运动,当秸秆创击到某一横条时被进一步破碎,随之在此横条处漏出,没有创击到横条的秸秆从排草口排出,同时进入粉碎室的土也及时漏出。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室由上导流板、后导流板、底板筛、前挡板、左侧板、右侧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组成,底板筛由横条、左端板、右端板和限位加强板组成,所述上导流板与所述后导流板通过后上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后导流板与所述底板筛通过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上导流板、后导流板和前挡板的左端与所述左侧板焊接,所述上导流板、后导流板和前挡板的右端与所述右侧板焊接,所述底板筛的左端板与所述左侧板通过左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筛的右端板与所述右侧板通过所述右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条的左端部与所述左端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条的右端部与所述右端板固定连接,所述横条的中部与所述限位加强板固定连接。
该发明一种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室的底板筛,设计成一个独立的单元部件,用紧固件安装,这样便于拆卸、维修和更换。
该发明一种双轴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室的底板筛,也可以不设计成一个独立的单元部件,底板筛的横条的左端部和右端部直接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固定连接,这样的设计结构不便于拆卸,不便于维修和更换,但工作效果是相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桂华,未经谢桂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2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人机对话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