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1271.0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0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G13/00 | 分类号: | H02G13/00;H01T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胡若玲 |
地址: | 810000 青海省西宁***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古建筑 防雷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古建筑防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包括框架体,框架体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二号连接环体、一号连接环体、安装座,框架体、一号连接环体、二号连接环体和安装座位一体式结构,二号连接环体下方的一侧位置处一体成型有支撑杆,安装座的上方安装有第一避雷件,通过框架体、一号连接环体和二号连接环体在古建筑的上方构成框架防护罩结构并与屋顶表面不接触,保证了后期第一避雷件、支撑杆、第一引下线对雷电正常引流的同时也防止雷电通过建筑物本体导流而产生危害的情况,利用纱网安设于建筑物门窗,第二避雷件、第二引下线安置在古建周围树木上,可对雷电进行进一步引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古建筑防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在我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都保留着一些古建筑,如古塔、古寺庙、宫殿、亭阁等等,现在出台了很多关于古建筑的维护保养的相关政策,其中就包括对古建筑的防雷维护,此时需要使用到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而现有的古建筑防雷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直接在建筑物上施工,引雷击在防雷系统上,以致增加了感应电流危害或地线反击危害,当这危害发生时,由于古建筑多是木结构,反而容易起火;整个系统的防雷效果较差;同时安设的防雷系统不便于安拆移动;对于球雷并没有过多的防护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古建筑防雷系统的安装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具有便于安装使用以及防护效果较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古建筑的防雷系统,包括框架体,框架体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二号连接环体、一号连接环体、安装座,框架体、一号连接环体、二号连接环体和安装座位一体式结构,二号连接环体下方的一侧位置处一体成型有支撑杆,安装座的上方安装有第一避雷件,一号连接环体的上方安设有第三避雷件,框架体、一号连接环体、二号连接环体和支撑杆的内部穿连安装有第一引下线,第三避雷件与第一引下线之间连接有第三引下线,支撑杆的底端焊连有接地极,第一引下线于地面上方的一侧熔接有固定座,古建筑的门窗上安装有纱网,古建筑周围的高大树木上安设有第二避雷件和第二引下线。
优选的,第一引下线和第三引下线均为圆钢构件,多个第一引下线和第三引下线相互之间的连接处补涂有防腐漆。
优选的,接地极、二号连接环体、一号连接环体和框架体均为热镀锌圆钢构件,接地极插接于地面内。
优选的,固定座与支撑杆之间焊连有定位杆,固定座的表面上安装有多个固定件。
优选的,一号连接环体表面上靠近第三避雷件的位置处预设有预装孔。
优选的,第二引下线沿树干敷设同时下部埋设接地。
优选的,纱网为金属纱网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框架体、一号连接环体和二号连接环体在古建筑的上方构成框架防护罩结构并与屋顶表面不接触,保证了后期第一避雷件、支撑杆、第一引下线对雷电正常引流的同时也防止雷电通过建筑物本体导流而产生危害的情况,利用纱网安设于建筑物门窗,第二避雷件、第二引下线安置在古建周围树木上,可对雷电进行进一步引流作用,保证了古建筑的安全性,通过接地极、定位杆、固定座保证了系统装置的稳定性,半开式的结构设计也方便了后续的拆离操作,增加了古建筑防雷系统的使用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框架体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民族大学,未经青海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12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