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工业废料矿渣垃圾制成环保砖的新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50622.6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4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江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登峰水泥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38/00;C04B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李迪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工 废料 矿渣 垃圾 制成 环保 新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工业废料矿渣垃圾制成环保砖的新工艺,所述一种用工业废料矿渣垃圾制成环保砖包括物料和水,所述物料是由下述按重量份比例配置的原料组成:矿渣灰、尾矿砂、页岩、水泥和发泡剂;所述环保砖的新工艺流程如下:S1、尾矿砂与矿渣灰混合后加入水,进行混合研磨;S2、页岩破碎成1‑3公分的颗粒,然后磨细至800目;S3、将矿渣灰、尾矿砂、页岩、水泥和发泡剂分别倒置于搅拌机中,形成混合物料;S4、将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料装入模具,然后送入蒸气加热仪中进行蒸气加热,加热完毕后送入恒温室内静置一段时间,使其抗压能力达0.MPa以上制成砖坯;S5、将制成的砖坯放入高温恒压蒸气釜中,进而制成该环保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工业废料矿渣垃圾制成环保砖的新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环保砖的制作工艺已经日渐成熟,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尾矿砂、石灰、石膏、水泥和其他外加剂为主要原料,添加水进行搅拌,然后将搅拌好的物料放置于砖坯模具内进入恒温室静置一段时间,再对静置后的物料进行高温高压蒸压养护,制成具有保温、防火、轻质特点的环保砖。按照传统配方进行环保砖生产,为保证生产的稳定性,以及产品的抗压强度、干密度等技术参数要求,水泥和石灰的用量需达到总干物料的30%。由于水泥、石灰价格昂贵平均价格达420元每吨左右,所以生产原材料成本较高。由于尾矿砂材质较硬,耐磨性较好,加工工艺要求的细度需要达到0.08mm筛网的筛余量在30%以下,导致尾矿砂加工耗电量大、每方尾矿砂耗电24度以上,能源消耗较高;然而现有的工业废料矿渣中会产生多余的页岩,且页岩粉碎后可替换成石灰、水泥等昂贵建材原料,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工业废料矿渣垃圾制成环保砖的新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工业废料矿渣垃圾制成环保砖的新工艺,所述一种用工业废料矿渣垃圾制成环保砖包括物料和水,所述物料与水的比例为1:0.55-0.6,所述物料是由下述按重量份比例配置的原料组成:矿渣灰65%-78%、尾矿砂12%-18%、页岩10%-15%、水泥4%-8%和发泡剂13%-16%;
所述环保砖的新工艺流程如下:
S1、尾矿砂与矿渣灰混合后加入25%-35%重量的水,进行混合研磨,磨细至750目;
S2、页岩破碎成1-3公分的颗粒,然后磨细至800目;
S3、将矿渣灰、尾矿砂、页岩、水泥和发泡剂分别倒置于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混合,形成混合物料;
S4、将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料装入模具,然后送入蒸气加热仪中进行蒸气加热,加热完毕后送入恒温室内静置一段时间,使其抗压能力达0.MPa以上制成砖坯;
S5、将制成的砖坯放入高温恒压蒸气釜中,进而制成该环保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3中搅拌机的转速为30-60r/min。其搅拌时间为4-5min。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4中蒸气加热仪的加热温度为38-4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5中高温恒压蒸气釜的内部压力为1.35-1.5MPa、温度为195-253℃、加热时间为7.9-8.9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页岩粉碎后可替换成石灰、水泥等昂贵建材原料降低了水泥、石灰掺入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有效的利用和妥善处理了工业废料矿渣。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登峰水泥构件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登峰水泥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506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含水量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安全检测方法、终端、系统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