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性激动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9549.0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4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朱玉奎;马传龙;裴振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349 | 分类号: | A61B5/349;A61B5/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 11354 | 代理人: | 张峰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双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动 识别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室性激动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基于预训练的位置确定模型自动确定QRS波群的起点位置与终点位置,然后根据确定的所述QRS波群的起点位置与终点位置确定所述QRS波群的波群特征,进而根据确定的QRS波群的波群特征通过预训练的二叉树模型自动识别出心电信号数据是否为室性激动。从而实现了室性激动的自动识别,与人工定位心脏电激动起源部位相比,提升了室性激动识别的效率,此外,基于提取的多个维度的QRS波群的波群特征进行室性激动的识别,提升了室性激动识别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室性激动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能够诊断心律失常、冠心病、先心病等心脏疾病,是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之一,具有无创、便捷、准确可靠的优点。心电图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心导管检查过程中需要心电图监测,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术也时刻需要心电图监视,没有心电图标测,射频消融心律失常就不可能成功。
目前,我国专业的心电图技师数量匮乏,特别是在老、少、边、穷地区,这种现象更加严重。对于一些较为疑难的心电图,很多临床医生都不能正确判读,因此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自动诊断技术应运而生。心电图是检出和诊断心律失常最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大多数心律失常根据心电图特征即可做出诊断,准确定位心脏电激动起源部位是诊断心律失常的关键一步。目前的心电图自动诊断技术对于心脏电激动的起源部位的判定不尽如人意,其准确度亟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室性激动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准确定位心脏电激动起源部位,提升室性激动识别的准确性,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室性激动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一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心电信号数据;
基于心电信号数据截取预定长度的待识别心电信号数据;
基于待识别心电信号数据与预训练的位置定位模型确定QRS波群的起点位置与终点位置;
基于确定的QRS波群的起点位置与终点位置确定QRS波群的波群特征;
基于QRS波群的波群特征通过预训练的二叉树模型识别确定心电信号数据是否为室性激动。
可选地,波群特征包括QRS波群时限特征、R波电压特征、S波电压特征。
可选地,预训练的位置定位模型包括预训练的起点位置定位模型、预训练的终点位置定位模型。
可选地,基于待识别心电信号数据与预训练的位置定位模型确定QRS波群的起点位置与终点位置,包括:
基于待识别心电信号数据以及预训练的起点位置定位模型或预训练的终点位置定位模型,确定QRS波群起点或QRS波群终点距离R波顶点的相对距离;
基于R波顶点的位置以及QRS波群起点或QRS波群终点距离R波顶点的相对距离,确定QRS波群的起点位置或终点位置。
可选地,预训练的位置定位模型为机器核学习模型,机器核学习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HK表示由核函数K所生成的再生核Hilbert空间,||·||K表示HK中的范数,λ∈(0,1)为惩罚系数,λ是m的函数:
其中,核函数K选取高斯核函数建模,高斯核形式如下:
其中,||·||2表示欧式范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95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