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构件用钢筋套筒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9360.1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7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格丽;方云辉;郭元强;吴传灯;苏满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2 | 分类号: | C04B28/02;C04B111/70 |
代理公司: | 厦门加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4 | 代理人: | 杨泽奇 |
地址: | 363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构件 钢筋 套筒 灌浆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预制构件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用钢筋套筒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预制构件用钢筋套筒灌浆料包括以下组分组成:水泥70~100重量份、混合砂75~100重量份、玻璃粉20~30重量份、膨胀剂1~3重量份,增稠剂1~3重量份、聚羧酸减水剂1~5重量份、增韧剂1~3重量份;聚羧酸减水剂为改性聚醚聚合物;膨胀剂为水溶性聚氨酯。本发明采用水溶性聚氨酯为膨胀剂,具有弹性止水和以水止水的双重性能,能通过调节用水量改变膨胀率的大小,满足早期膨胀和后期膨胀的不同要求;同时采用的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混合砂和玻璃粉存在时,能够达到减小收缩的目的;加入增韧剂,可以用来处理存在的伸缩缝和活缝,施工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预制构件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用钢筋套筒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环保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对于建筑行业来说,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技术作为建筑绿色发展的主要手段,在工民建、道路桥梁、地下工程、海洋工程、核电工程等各个领域均有涉及。灌浆连接技术采用工厂预制构件和现场连接的方式,不仅减少了施工的繁琐工序,还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工厂预制可以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整个结构的安全稳定要求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钢筋与套筒之间的连接,现代施工要求越来越高,也就要求套筒灌浆料的性能越来越优异。
近年来,对预制构件钢筋套筒灌浆料的研究越来越多,根据我国规范《钢筋套筒连接用灌浆料》,钢筋套筒灌浆料是以水泥基材料,加入适当的细骨料,以及外加剂,加水搅拌后,具有优异的流动度、早强、高强、微膨胀等性能的一种材料。水泥基灌浆料是目前注浆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浆材。目前国内的灌浆料一般是由胶结成分、超塑化的成分、优选的高强微骨料等组成,但是其性能及成本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
目前,钢筋套筒用灌浆料中多是以石英砂作为细骨料的一种,为了降低成本,有人开始以河砂等代替石英砂,如CN109020335A一种钢筋套筒灌浆及制备方法,公开日为2018年12月18日,以部分河砂代替部分石英砂,但是部分河砂中的含泥量较高,质量较差,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及温度性,而且天然河砂的利用也面临开采难度大,采购成本较高、河砂资源匮乏等问题,这也限制了河砂的实际应用。
而现有技术中若直接采用钼尾矿砂作为细骨料,将存在强度不足、流动差及减缩效果不好的问题。
钢筋套筒用灌浆料的制备是通过称取干粉、加水、搅拌制得的,如CN108530006A一种装配式结构连接用钢筋套筒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日为2018年09月14日;CN108147776A一种低温钢筋连接用高性能灌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开日为2018年06月12日,都是利用通过将所有组分称量后利用搅拌机搅拌后制得的。采取直接将所有物料称取进行搅拌,可能会存在物料混合不均匀、性能不稳定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灌浆料强度不足、流动差及减缩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用钢筋套筒灌浆料包括以下组分组成:水泥70~100重量份、混合砂75~100重量份、玻璃粉20~30重量份、膨胀剂1~3重量份,增稠剂1~3重量份、聚羧酸减水剂1~5重量份、增韧剂1~3重量份;
其中,所述的聚羧酸减水剂改性聚醚聚合物;
所述膨胀剂为水溶性聚氨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聚羧酸减水剂改性聚醚聚合物选自分子量为30000~40000且聚乙二醇单甲醚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嵌段比例为3~5:1的MPEG-AMPS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分子量为40000~50000且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与甲基丙烯酸嵌段比例为的4~6:1的APEG-MAA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以及分子量为50000~60000且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与甲基丙烯酰胺嵌段比例为4~5:1的TPEG-MA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中的一种或两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砂中,机制砂和钼尾矿砂的重量比为1:0.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之杰新材料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科之杰新材料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93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