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加工中保护鳞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8455.1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5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贺爱平;李国栋;尤大海;郭茂生;胡修权;张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3D1/00 | 分类号: | B03D1/00;B03B9/00;B03B1/00;C01B32/21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夏冬玲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加工 保护 鳞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然石墨矿在选矿和深加工过程中保护石墨大鳞片的方法。主要工艺过程分以下几个步骤:以天然石墨矿为原料,经小破碎比多级破碎至‑2mm、湿式棒磨至‑0.15mm占90%左右供枱浮作业用;将磨细的原料用水稀释至矿浆浓度30%~35%搅拌调浆,加入石灰搅拌调整矿浆酸碱度至pH=9,加入煤油60g/t~120g/t改善石墨矿物颗粒表面疏水性,加入松醇油20g/t~40g/t在矿浆中经搅拌产生弥散的微泡进行调药;将上述矿浆均匀地给入枱浮机,经枱浮机作业分离可剔除大部分质地坚硬的废石,获得的粗精矿再磨后进一步浮选并最终获得合格石墨精矿,从而保护石墨鳞片不受破坏。采用此工艺技术可获得比常规方法高10%~15%的大鳞片石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加工中保护鳞片的技术,属于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石墨是一种特殊的非金属材料,但有金属的优良性能,具有涂敷性、润滑性、耐高温、耐腐蚀、可塑性、导热性、导电性、化学稳定性及在高温下的抗热性,其熔点3850度±50度,沸点4250度。石墨热膨胀系数很小,在20~100度时仅为1.2×10-6。石墨是已知最耐高温的轻质矿物之一。石墨的矿物特性使其在耐火材料、热金属成型材料、导电材料、耐磨材料、密封材料、耐腐蚀材料、耐高温材料、隔热材料、环保材料、防辐射材料、军工和航天材料得到广泛和不可替代的应用,成为了世界各国争相开发的对象,很多国家将它列入战略资源。
天然石墨矿加工成的高碳石墨或高纯产品,其主要品质一是产品固定碳含量,再就是石墨矿物片径尺寸,石墨矿物片径越大价值越高。
因此在石墨矿加工过程中,应力求保护石墨矿物鳞片的完整性。目前国内外在石墨矿加工过程中保护石墨矿物鳞片的主要方法是粗磨粗选抛尾、粗精矿多次再磨精选,或采用不同类型的磨机及磨矿介质进行磨矿。前者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存在工艺流程长、能耗较高的缺点;后者研究较多但应用较少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石墨矿加工过程中尽早地脱出易破坏石墨矿物鳞片的质地坚硬的脉石矿物,以保护鳞片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完善现有石墨矿加工过程中保护鳞片技术的空白,特提供一种以天然石墨矿为原料经枱浮工艺达到在选矿和深加工过程中保护石墨大鳞片的技术。该技术与现有的技术方法绝然不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法及步骤如下:
1、将天然石墨矿以小破碎比多次破碎——筛分至-2mm;破碎后的-2mm矿石分级为-2mm+0.15mm和-0.15mm二个粒级,-2mm+0.15mm粒级矿石经湿式棒磨机磨至80%~90%-0.15mm、并与上述-0.15mm粒级矿石混合作为枱浮入选原矿。
2、枱浮入选矿浆浓度调整至30%~35%并搅拌调浆,加入石灰搅拌调整矿浆酸碱度至pH=9,加入煤油60g/t~120g/t改善石墨矿物颗粒表面疏水性,加入松醇油20g/t~40g/t在矿浆中经搅拌产生弥散的微泡进行调药。
3、调整枱浮机冲程为8~10mm、冲次为380~420次/分钟、给矿水量为1000~1200ml/分钟,冲洗水量为3000~4000ml/分钟,将上述调浆和调药后的矿浆按1000g/分钟左右的速度均匀地给入枱浮机,获得石墨粗精矿,粗精矿通过棒磨机湿式再磨后,进行三次浮选精选,获得合格的石墨精矿。
4、由于枱浮预选是在粗粒级条件下选别,大部分单体解离的大鳞片石墨在捕收剂(煤油)和起泡剂(松醇油)的选别下进入粗精矿;同时,通过严格控制枱浮冲程、冲次、给矿量、冲洗水量等参数,达到精细预选,最大程度减少大鳞片石墨进入尾矿;另外,枱浮预选工艺抛除了大部分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石英和长石类脉石,避免了后续再磨浮选过程中石英等对石墨矿物的切割、应力点冲击等破坏作用,从而保护了石墨鳞片不受破坏,此工艺技术可获得比常规的药剂浮选方法高10%~15%的大鳞片石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石墨精矿的大鳞片石墨扫描电镜图。
图2为实施例2石墨精矿的大鳞片石墨扫描电镜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未经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84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