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及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6948.1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2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洪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姣 |
主分类号: | H05K5/03 | 分类号: | H05K5/03;H05K5/06;H01Q1/12;H01Q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晓斌 |
地址: | 2247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状 顶部 防水 密封 结构 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和顶盖,壳体为柱状,壳体下端敞口,壳体的上端具有密封面,密封面的中心具有开口,顶盖与开口适配,密封面在开口处向下凸出有延伸部,延伸部中空且上下贯穿,延伸部内腔的径向截面与开口相同,顶盖的侧壁通过第一防水胶层与开口的内壁粘接,顶盖下端的边缘具有第二防水胶层,第二防水胶层在顶盖下方,第二防水胶层在延伸部内,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的天线。本发明提供的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及天线,可保证柱状壳体壁厚均匀,密封端防水性能好,不会对壳体内部部件造成影响,且便于生产,生产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柱状物产品领域,尤其涉及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及天线。
背景技术
柱状外壳在很多产品上都得到应用,其一端为敞口,用于将物件放置于外壳内,另一端要求密封,以达到防水等效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其壁厚均匀,特别是在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对产品精度要求高,外壳壁厚的均匀度对产品精度影响大。
现对柱状外壳的生产多采用注塑一体成型的方法。在注塑的过程中,如果成型的柱状外壳一端为封闭状,制造外壳的模仁/模芯只能一端固定,在注塑过程中,模仁/模芯会被喷射出的液态塑胶的压力打偏,导致模仁/模芯倾斜,生产成型的柱状外壳的内壁和外壁势必没法满足同轴心,导致柱状外壳的壁厚不均匀,柱状外壳越细越容易被打歪而不同轴心,因此,柱状外壳在生产时,产品的两端必须都要开口,模仁/模芯两端均固定,才不会因注塑过程中液态塑胶的压力而产生倾斜,外壳生产完成后,再配置适配的顶盖将外壳的一端封闭。
现有的壳体顶部密封结构多采用以下两种:
一是,如图1所示,在壳体1顶部直接开口2,并配置与开口2相适配的顶盖3,在用顶盖3密封壳体1时,在开口2处涂抹一层防水胶,然后将顶盖3压入开口2,顶盖3和壳体1通过防水胶粘结,此种设计主要存在的缺点有:1、壳体1与顶盖3仅通过顶盖3侧壁一圈粘结,结合力小,易脱落;2、在将顶盖3压入开口2的过程中,开口2侧壁的防水胶过多,多余的防水胶会被挤压流入壳体1内,会对壳体1内的部件造成影响,防水胶过少,粘结不稳固且防水效果不好;3、壳体1和顶盖3粘结面小,壳体1和顶盖3粘结的部位容易产生缝隙,有漏水的风险。
二是,如图2所示,为增大防水性能和顶盖3与壳体1粘接的结合力,在壳体1顶端开口2处设计一个台阶4,设置与台阶4配合的顶盖3,再通过防水胶将顶盖3粘结在壳体1顶部的台阶4上,此种设计主要存在的缺点是:需要重新设计注塑的模具,模具费用增加,且注塑完成后必须从两端进行脱模,脱模工序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及天线,可保证柱状壳体壁厚均匀,密封端防水性能好,不会对壳体内部部件造成影响,且便于生产,生产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的柱状物顶部防水密封结构,包括壳体和顶盖,所述壳体为柱状,所述壳体下端敞口,所述壳体的上端具有密封面,所述密封面的中心具有开口,所述顶盖与所述开口适配,所述密封面在所述开口处向下凸出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下端到所述密封面上端的距离大于所述顶盖的厚度,所述延伸部中空且上下贯穿,所述延伸部内腔的径向截面与所述开口相同,所述延伸部的上端的内壁与所述开口的边缘贴合,所述顶盖的侧壁通过第一防水胶层与所述开口的内壁粘接,所述顶盖下端的边缘具有第二防水胶层,所述第二防水胶层在所述顶盖下方,所述第二防水胶层在所述延伸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姣,未经洪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69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