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流域污染源入河系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6271.1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1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许利;田庆华;贾滨洋;钱骏;王照丽;覃银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环保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水质 模型 计算 流域 污染源 河系 方法 | ||
1.一种基于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流域污染源入河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确定流域计算范围,明确计算区域上、下游边界起止位置的步骤;
S2:收集流域水文资料、水质资料、计算区域范围内污染源排放统计数据的步骤;
S3:确定一维水质模型降解系数的步骤;
S4:按月份统计在计算区域范围内直排、间排和面源污染排放量、计算流域上、下游边界污染物静态通量及污染物降解量;
S5:构建计算区域范围内每月水陆污染物质量守恒方程;
S6:剔除不合理的每月污染物质量守恒方程组;若存在上游边界污染物通量与上、下游边界之间污染物降解量之差大于下游边界污染物通量的方程组,则剔除,反之保留;
S7:确定污染源入河系数的限制条件,并求出各污染源的入河系数;以及
S8:将求出的所述入河系数带入质量守恒方程,重新核算污染源入河量,并与下游边界通量进行比较,若计算值与下游边界通量实测值相对误差在30%以内,表明所求污染源的入河系数较为合理,反之重新求解污染源的入河系数;
所述水陆污染物质量守恒方程表达式为:
W0=λ1W1+λ2W2+λ3W3+W4-W5
其中:W0为下游边界污染物通量;
W1为直排污染源排放量;
W2为间排污染源排放量;
W3为面源污染排放量;
W4为上游边界污染物通量;
W5为上、下游边界之间污染物降解量;
λ1直排污染源入河系数;
λ2间排污染源入河系数;
λ3面源污染入河系数;
利用规划求解的方法求污染源的入河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流域污染源入河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文资料包括上、下游边界流量、流速、上、下游河流边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流域污染源入河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资料包括计算区域内河流水质现状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流域污染源入河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范围内污染源包括直排污染源、间排污染源和面源污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流域污染源入河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排污染源包括工业直排污染、生活直排污染及畜禽直排污染,所述间排污染源包括工业间排污染、生活间排污染及畜禽间排污染,所述面源污染包括城市径流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流域污染源入河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excel软件中的规划求解功能求污染源的入河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流域污染源入河系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水质模型表达式如下:
Cx=Coexp(-KL/u)
其中:Cx为计算区域下游浓度;
Co为计算区域上游浓度;
K为降解系数;
L为上、下游河流之间距离;
u为上、下游河流平均流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环保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环保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627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