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pring注解的安全开发校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5232.X | 申请日: | 2019-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1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郑国祥;范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57 | 分类号: | G06F21/57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郭薇;冯年群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pring 注解 安全 开发 校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pring注解的安全开发校验方法,配置扫描包及对应的AOP实现类,当被拦截的接口的类及关联参数为Spring自带的类时则结束,否则获取被拦截的接口的方法对应的参数值,根据参数注解的类型选择对应的检测规则、查找对应的控制类文件,在对外开放接口添加需要校验的注解类,启用Web应用,接口持续校验收到的请求,合法则接受请求,否则拒绝。本发明利用自定义的注解校验实现对对外提供的接口强制校验,杜绝外部传入恶意不规范的数据引起的安全漏洞相关问题;采用Spring框架下的AOP技术,以多种规则校验算法实现通用接口漏洞防护的方案,针对不同数据进行不同规则的匹配应用,规则编写简易化,通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错误检测;错误校正;监控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Spring注解的安全开发校验方法。
背景技术
Web应用是互联网应用的重要形式,是金融、运营商、政府部门、教育等社会关键信息系统的门户应用首选。随着各种各样的安全事件以及影响危害巨大的安全漏洞的公布,Web应用的安全不可轻视,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站应用本身的安全,网站应用安全漏洞检测的需求也日渐上涨。
随着Web应用的组件技术和支撑手段不断丰富变化,互联网安全下的Web应用所暴露出的安全层面的问题也是层见迭出。黑客通过对暴露在公网上或者直接可以未授权连接的内网环境下的Web应用或者服务器进行漏洞攻击,可以获得该Web应用的后台管理员权限或者该Web应用所在的服务器系统权限,一方面直接获得该Web应用或者服务器上的敏感文件、敏感数据等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该服务器做为跳板,对该服务器所在的内网网段进行渗透,可以攻击内网网段中其他的服务器或者其他更多的智能设备,获得大量内网敏感信息,获得服务器权限等。
Java Web开发从1999年至今已经经历近20年历程,推出了Spring、Struts、Hibernate、Ibatis等基于业务或者数据库的框架,具有很多可以防护Java Web应用会遇到的应用层漏洞的模具,如各种硬件或者软件WAF;然而,除了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外,一些容易被绕过的风险还是存在,且这些WAF的防护的结果有可能包含误判或者漏判,一些开发人员自己编写的防护过滤器并不能最大程度的限制安全漏洞的产生,还可能需要人工干预审计代码。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开发人员安全意识的薄弱、开发人员的快速流动以及JavaWeb框架自身存在的漏洞,在日常开发软件过程中对用户传入的数据类型、数据长度、数据的字符并未进行合理有效的校验,在接口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容易被外部攻击者传入恶意的攻击数据(一些特殊字符,超长字符串等等)进行漏洞攻击,经常会由于参数被污染而导致SQL注入、命令注入、文件上传或者业务层面逻辑漏洞等漏洞产生,虽然可以利用注解校验的方式实现对对外提供的接口强制校验、杜绝外部传入恶意不规范的数据引起的安全漏洞相关问题,且通过注解的方式可以轻松的配置所有的检查项,但是仍然无法解决逻辑漏洞产生的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Web安全开发的过程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如果采用硬件WAF则需要采购相应的硬件设备进行支持,且不能防护所有类型的安全漏洞,容易产生误报以及漏洞,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同时现有的基于Java安全防护的规则编写繁琐,并不能最大程度的限制安全漏洞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Web安全开发的过程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如果采用硬件WAF则需要采购相应的硬件设备进行支持,且不能防护所有类型的安全漏洞,容易产生误报以及漏洞,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同时现有的基于Java安全防护的规则编写繁琐,并不能最大程度的限制安全漏洞的产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优化的基于Spring注解的安全开发校验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Spring注解的安全开发校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配置用于查找Spring对外开放的接口文档的扫描包;
步骤2:配置与所述扫描包对应的AOP实现类,用于拦截所有对外开放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52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