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肢功能锻炼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4145.2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5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苟翔;王文春;袁丽;陈喆思;刘建成;郭栋梁;任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3B23/12 | 分类号: | A63B23/12;A63B23/1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肖芳 |
地址: | 61008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肢 功能 锻炼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肢功能锻炼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上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上的固定套以及设置在固定套一端并与固定套可拆卸连接的手部锻炼套件;手部锻炼套件包括可分别安装在固定套上的手功能板以及手抓握球,手功能板的外形呈手掌型并与固定套铰接,手抓握球包括设置在固定套上的球体以及设置在球体上的多根抓握杆,固定套上设有安装槽,手功能板上设有与安装槽对应的第一安装板,球体上设有与安装槽对应的第二安装板,本发明可使脑损伤、上肢骨折术后的患者在疾病早期进入主动的上肢活动,从而有效降低肌张力、关节肌肉粘连,增强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的输入,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上肢功能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会导致患者肌张力异常、姿势控制异常、肌肉活动异常等一系列功能障碍,这使得患者在进行主动康复、训练和参与作业活动时需更加过度用力。而这种异常的用力会使得肌张力进一步加重,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因此患者需要一种上肢功能锻炼装置在患者进行主动运动时降低上肢的负荷,使动作更加容易完成,有效帮助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上肢骨折(锁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的患者常常因为长时间的制动导致关节粘连、肌肉萎缩、本体感觉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影响上肢功能表现。利用该装置可让这类患者在术后的早期就参与到上肢的主动运动,有利于骨痂生长、促进骨折康复,重建上肢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上肢功能锻炼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肢功能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上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上的固定套以及设置在固定套一端并与固定套可拆卸连接的手部锻炼套件;
手部锻炼套件包括可分别安装在固定套上的手功能板以及手抓握球,手功能板的外形呈手掌型并与固定套铰接,手抓握球包括设置在固定套上的球体以及设置在球体上的多根抓握杆,固定套上设有安装槽,手功能板上设有与安装槽对应的第一安装板,球体上设有与安装槽对应的第二安装板。
本发明中当患者处于软瘫期或手功能较好时使用手部锻炼套件中的手功能板,医护人员将手功能板安装在固定套上,将患者手部捆绑在固定套内并使手掌与手功能板接触,以便获取更加稳定的支撑,然后患者移动手部进行康复训练。当患者处于痉挛较严重阶段时使用手部锻炼套件中的手抓握球,医护人员将球体安装在固定套上,将患者手部捆绑在固定套内并使手掌与球体接触,同时将手指依次放入相邻抓握杆内以便获取更加稳定的支撑,然后患者移动手指,模拟抓握运动以进行康复训练。
作为优选,支撑杆与安装座之间设有万向节。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在支撑杆与安装座之间的万向节,使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支撑杆能够围绕安装座作各个方向的活动,提高患者手部的活动空间。
作为优选,固定套包括设置在支撑杆上的第一固定半环以及设置在第一固定半环上并与第一固定半环铰接的第二固定半环。
本发明中医护人员通过设置在第一固定半环上并与第一固定半环铰接的第二固定半环与第一固定半环之间的配合,当患者的手部放置在第一固定半环后,医护人员旋转第二固定半环并将其扣合在第一固定半环上,由此实现对患者手部的固定功能。
作为优选,第二固定半环上设有多根固定带。
本发明通过设置在第二固定半环上的固定带将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固定,提高了本发明的便捷性以及实用性。
作为优选,支撑杆包括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第一伸缩杆以及设置在第一伸缩杆内并与第一伸缩杆滑动连接的第二伸缩杆。
本发明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身材以及同一患者的不同体位,调整第二伸缩杆在第一伸缩杆内的伸出距离,进而调节支撑杆的整体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4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