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坡屋面仿古建筑镂空宝顶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3721.1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5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文;冯颖;李晓慧;诸葛英莉;毛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02 | 分类号: | E04B7/02;E04B7/06;E04D1/3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勤诺律师事务所 44595 | 代理人: | 张雪华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面 仿古 建筑 镂空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坡屋面仿古建筑镂空宝顶,包括瓦片和屋脊,所述瓦片之间通过水泥和胶水粘连固定组成宝顶,所述瓦片按照图纸现场拼装完成之后,整体吊运至屋脊对应位置,然后使用预配好的水泥和胶水加固镂空宝顶,所述瓦片若为表面光滑的原材料,如琉璃瓦等,可对加固接触的光面进行粗糙处理,确保宝顶的成型牢固,且所述宝顶通过水泥和胶水与屋脊粘连固定,宝顶设置在屋脊长向中部位置,大小为屋脊长度的1/10~1/20,所述瓦片选用材料与屋面面层材料相同,如琉璃瓦等。本发明具备既方便安装,又能与仿古建筑相得益彰,起到宝顶的点睛之笔的作用,且该宝顶能减少风荷载,安全可靠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古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坡屋面仿古建筑镂空宝顶。
背景技术
中华上下五千年,醇厚的文化底蕴,创造了无数的传世经典。古建筑就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仿古建筑传承与发展了古建筑的古典之美,颇受大众青睐。宝顶是古建筑的点睛之笔,但是在大多数仿古建筑中的宝顶设置中存在以下问题:
1、未设置宝顶,缺少点睛之笔;
2、砖块堆砌、混凝土葫芦等,单调、枯燥乏味;
3、使用避雷针代替,突兀;
以上不足都会使仿古建筑“古色”大减,“古色”不存,破坏了仿古建筑的古典之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屋面仿古建筑镂空宝顶,具备既方便安装,又能与仿古建筑相得益彰,起到宝顶的点睛之笔的作用,且该宝顶能减少风荷载,安全可靠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会导致仿古建筑“古色”大减,“古色”不存,破坏了仿古建筑的古典之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坡屋面仿古建筑镂空宝顶,包括瓦片和屋脊,所述瓦片之间通过水泥和胶水粘连固定组成宝顶,且所述宝顶通过水泥和胶水与屋脊粘连固定。
优选的,所述瓦片选用材料与屋面面层材料相同,如琉璃瓦等。
优选的,宝顶设置在屋脊长向中部位置,大小为屋脊长度的1/10~1/20。
优选的,所述瓦片若为表面光滑的原材料,如琉璃瓦等,可对加固接触的光面进行粗糙处理,确保宝顶的成型牢固。
优选的,所述瓦片按照图纸现场拼装完成之后,整体吊运至屋脊对应位置,然后使用预配好的水泥和胶水加固镂空宝顶。
本发明还提供了坡屋面仿古建筑镂空宝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仿古建筑的施工图纸及周围环境进行镂空宝顶图案及大小的选择;
步骤S2:使用胶水与水泥进行结合料的预配置,确定结合料的配比,确保后期宝顶之间、宝顶与屋脊之间结合牢固;
步骤S3:对加固接触的光面进行粗糙处理,确保宝顶的成型牢固;
步骤S4:在施工现场划出一块区域作为拼装区;根据图纸深化设计选定的图案及大小进行宝顶预拼装,并对每原材料进行编号;
步骤S5:将编好号的镂空宝顶材料与屋面材料一起运至屋面,使用预配好的结合料加固镂空宝顶。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预拼装后并加固好镂空宝顶。
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将地面拼装加固好的镂空宝顶整体吊运至屋脊对应位置,然后使用预配好的结合料加固镂空宝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就地取材,制作成本低廉,节能环保;施工简单,安装方便;镂空设计,增强仿古建筑的立体感;镂空设计,减少风载,稳定牢固;镂空宝顶能通过镂空部位透视建筑后的景物,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效过度,使仿古建筑与周围建筑融为一体,真正达到宝顶的“点睛”作用;本镂空宝顶优点十分明显,容易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37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