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楼险情逃生自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43610.0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5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慧欣;陈德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慧欣 |
主分类号: | A62B1/12 | 分类号: | A62B1/12;A62B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803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楼 险情 逃生 自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楼险情逃生自救装置,包括转筒、固定座、曲柄转轴、液压缓冲器、旋片、压片、顶座、弹簧、轴套铰接座、绳索;所述转筒为中部设有圆柱形空腔的的柱形筒体,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中部设有轴座,所述轴座套设于同轴设置的固定座之上;所述曲柄转轴、液压缓冲器、旋片、压片、顶座、弹簧、轴套铰接座分别固设于转筒的圆柱形空腔之内;所述曲柄转轴之上设有若干凸轴;所述轴套铰接座包括轴套和铰接座,所述轴套套设于凸轴之上,所述铰接座与液压缓冲器的活塞杆铰接。本发明的一种高楼险情逃生自救装置,在高楼发生险情时,使用其可快速安全的逃生自救;其结构简单合理、运行稳定;使用方便、便于维护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高楼险情逃生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高楼并未装设自助的险情逃生装置,在发生险情时,只有电梯和楼道两个逃生路径。在发生险情时,如火灾或地震时,这两个逃生路径,一个容易出现故障而暂停运作,一个逃生速度慢。
如消防险情来说,目前我国消防应急救援装备能力与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严重失衡,一是装备的举高和远射能力落后于高层建筑的高度发展,现有的消防车喷水能力通常为8层楼高,最高的云梯车达到15层左右,往往这些救援装备只能“望楼兴叹”;二是装备的体积庞大、机动性差,容易受道路交通、建筑周边环境影响;三是装备的救援能力不足,现有云梯车一次升降只能营救2至3人,一旦遇上高楼火灾,不能满足现场实际救援需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上述矛盾也日益突出,已有数据显示,我国一些发达城市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已呈现加速上升态势。面对上述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发了许多高楼缓降装置。但目前的高楼缓降装置主要依靠摩擦方式实现缓降,不可多次重复使用。对于逃生人员较多的场合,则存在着多次使用后,导致缓降装置安全稳定性降低,后续逃生人员无法安全逃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楼险情逃生自救装置,在高楼发生险情时,使用其可快速安全的逃生自救;其结构简单合理、运行稳定;使用方便、便于维护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楼险情逃生自救装置,包括转筒、固定座、曲柄转轴、液压缓冲器、旋片、压片、顶座、弹簧、轴套铰接座、绳索;
所述转筒为中部设有圆柱形空腔的的柱形筒体,其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中部设有轴座,所述轴座套设于同轴设置的固定座之上,可绕固定座旋转并限制横向位移;固定座固设于高楼外墙的墙体之上(考虑到防锈和装置使用寿命可将其固设于窗口内侧边缘);
所述曲柄转轴、液压缓冲器、旋片、压片、顶座、弹簧、轴套铰接座分别固设于转筒的圆柱形空腔之内;
所述固定座中部固设有轴承;所述曲柄转轴水平设置,其两端分别于轴承连接;
所述曲柄转轴之上设有若干凸轴;
所述轴套铰接座包括轴套和铰接座,所述轴套套设于凸轴之上,所述铰接座与液压缓冲器的活塞杆铰接;
所述液压缓冲器的底端固设于顶座之上;所述液压缓冲器的外壁设有螺纹段,所述旋片中部设有内螺纹孔,旋片套设于液压缓冲器外壁,与液压缓冲器外壁螺纹连接;
所述旋片的两侧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有弹簧导柱,弹簧导柱的外壁套设有弹簧,弹簧导柱底端与压片螺纹连接;
所述压片套设于液压缓冲器外壁,与液压缓冲器滑动连接(非螺纹连接),可绕液压缓冲器外壁旋转,并贴设于顶座内侧;
所述顶座的外壁贴设于转筒内壁。
所述绳索一端固设于转筒之上,底端设有挂钩,绳索缠绕于转筒之上;所述绳索可以是各类纤维绳或钢丝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慧欣,未经陈慧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3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吸附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弯折屋顶安装的光伏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