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金属污染稻田的周期协同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2661.1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9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月;史学峰;刘能斌;邵乐;刘羽翼;权胜祥;张燕;谢宗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凯天工研院环保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A01B79/02;A01C21/00;A01G22/22;C05G1/00;C05G3/00;C05G5/20;C09K17/14;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盛武生;魏娟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污染 稻田 周期 协同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水稻田重金属修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稻田的周期协同修复方法,其先在水稻田中施用活化复合材料翻耕混合均匀,而后进行插秧或播种;所述的活化复合材料包括酒糟、作物壳、胶质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和硝铵复合肥;并在在水稻孕穗期喷施叶面肥;在水稻抽穗期追施氨态氮肥。本发明创新地发现,通过水稻生命周期中的各自阶段的活化复合材料、叶面肥和氨态氮肥的联合控制,能够协同,除了能够有效促进水稻对重金属的摄入外,还能够选择性调控重金属的富集,能够在促进水稻田重金属修复的前提下,还能够意外地避免稻谷的重金属超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农用地资源紧张,耕地重金属污染多为中轻度污染,且面积广泛,成因复杂。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压力巨大,不能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对污染土壤进行大面积休耕。而现阶段我国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多是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采用原位钝化、农艺调控、叶面阻隔、低累积作物安全种植等修复技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植物修复技术虽然可以将土壤中重金属不断提取出来,但却改变了原有的种植结构,且不易于机械化作业。因此,一种能够使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逐年降低且便于大面积推广的修复技术,对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以及保障粮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特点及修复现状,结合水稻生长特性,提出了一种对水稻生长周期进行协同联合控制,从而能够使水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逐年降低,且操作简单、成本合理、便于大面积推广的修复方法。
本发明目的在于降低重金属污染水稻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旨在改善水稻对重金属的摄入,但研究发现,随着水田土壤中的重金属被水稻摄入,能够一定程度实现水稻田的重金属的治理,但也容易导致水稻各部分重金属超标,一定程度增加受污染稻谷的浪费和处理难度。为此,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金属污染稻田的周期协同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水稻田翻耕、破碎,整理;
步骤(2):向步骤(1)处理后的水稻田中施用活化复合材料翻耕混合均匀,而后进行插秧或播种;所述的活化复合材料包括酒糟、作物壳、胶质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和硝铵复合肥;且发酵产物的原料和硝铵复合肥的重量份分别为:酒糟20-30份、作物壳30-50份;胶质芽孢杆菌5-10份;硝铵复合肥20-30份;
步骤(3):在水稻孕穗期喷施叶面肥;
其中所述叶面肥各组分按重量计:生石灰8-10份,硫磺15-20份,油酸钠5-10份,钼尾矿多金属浸提液70-80份;
步骤(4):在水稻抽穗期追施氨态氮肥;
其中所述氨态氮肥为磷酸铵、钼酸铵、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5):水稻成熟后,回收得到稻谷,且回收秸秆。
本发明创新地发现,通过水稻生命周期中的各自阶段的活化复合材料、叶面肥和氨态氮肥的联合控制,能够协同,除了能够有效促进水稻对重金属的摄入外,还能够选择性调控重金属的富集,能够在促进水稻田重金属修复的前提下,还能够意外地避免稻谷的重金属超标。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关键在于:(1)基施阶段创新地活化复合材料的使用;(2)基施阶段活化复合材料和孕穗期叶面肥以及抽穗期追施氨态氮肥协同联合;通过所述的创新地技术方案,能够改善水稻对重金属的污染摄入量,还能够调控水稻重金属的富集位点,在改善重金属摄入量的前提下,还能够使水稻稻谷重金属含量符合相关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凯天工研院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凯天工研院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6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