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楼板安装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342012.1 | 申请日: | 2019-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朱智俊;宋治刚;阳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州通号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通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贺州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微斗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90 | 代理人: | 陈文爽 |
地址: | 5428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楼板 安装 节点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楼板安装节点,包括依次拼接的预制梁、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第一预制楼板的一侧搭接在预制梁的一侧,第一预制楼板的另一侧与第二预制楼板紧密拼接,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的结构相同;第一预制楼板包括混凝土板面、混凝土内的钢筋以及垂直于混凝土板面的伸出钢筋,伸出钢筋为多根,且分布在所述混凝土板面的两侧;预制梁的顶端设有开口箍筋,开口箍筋与与其相邻的伸出钢筋由第一钢筋网格相连,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之间的两排伸出钢筋由第二钢筋网格相连。该预制楼板安装节点提高了建筑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减小前端制造和后端装配的难度。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预制楼板安装节点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楼板拼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楼板安装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装配式建筑的楼板拼装,楼板主要包括单向板,在沿楼板的横排方向受力传递性能较差,因此建筑的整体性能较差,在抗震等级要求较高的地方,该结构的建筑安全性能较差。目前市面上也有一定的双向板,但是结构比较复杂,而且楼板在生产过程中较为负复杂,模具需要开孔,增加模具成本,且生产效率比较低;再者,现场的装配也比较复杂,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楼板安装节点,以提高建筑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减小前端制造和后端装配的难度。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预制楼板安装节点的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制楼板安装节点,包括依次拼接的预制梁、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所述第一预制楼板的一侧搭接在预制梁的一侧,所述第一预制楼板的另一侧与第二预制楼板紧密拼接,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包括混凝土板面、混凝土内的钢筋以及垂直于混凝土板面的伸出钢筋,所述伸出钢筋为多根,且分布在所述混凝土板面的两侧;所述预制梁的顶端设有开口箍筋,所述开口箍筋与与其相邻的伸出钢筋由第一钢筋网格相连,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之间的两排伸出钢筋由第二钢筋网格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的拼接面均设有台阶,两个所述台阶的下面紧密拼接,所述紧密拼接的部位的上方留有一条槽口。
进一步地,所述槽口内设置螺旋箍筋,所述螺旋箍筋与第一预制楼板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钢筋网格固定设置在螺旋箍筋的顶部。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预制楼板安装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吊装预制梁并固定在预定位置;
S2、吊装第一预制楼板并落位,使得第一预制楼板设有伸出钢筋的一侧搭接在预制梁的边缘;
S3、吊装第二预制楼板并落位,使得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在拼接端面处密拼;
S4、将第一钢筋网格套在开口箍筋和伸出钢筋上,并将带有螺旋箍筋的第二钢筋网格套在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之间的两排竖向钢筋上,螺旋箍筋设置在槽口内。
本发明的预制楼板安装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1、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的伸出钢筋区别于传统的预制楼板,从预制构件的板面向上垂直伸出,而不是从两侧面伸出,这样设置就能避免模具开口,而且减少了生产时的穿筋等工序,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2、预制梁采用开口箍,再加上开口箍与第一预制楼板上的伸出钢筋之间采用第一钢筋网格连接,直接将第一钢筋网格从上至下放下即可,操作非常简单,而传统需要单根钢筋之间的绑扎,效率提升非常明显。
3、第一预制楼板和第二预制楼板之间采用带螺旋箍筋的第二钢筋网格进行连接,整体放置,简单易操作,另外,螺旋箍筋设置在槽口内,楼板双向受力,极大提升了楼板的整体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州通号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通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贺州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贺州通号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通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贺州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20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入式设备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运输用隔振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