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TPE尼龙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340854.3 | 申请日: | 2019-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3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石;王桂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文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91/06 | 分类号: | C08L91/06;C08L53/02;C08L51/00;C08L23/12;C08K3/2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吕娟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tpe 尼龙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TPE尼龙包胶材料,其原料包括如下的组分:苯乙烯弹性体、白油、马来酸酐接枝聚苯乙烯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聚丙烯、碳酸钙和稳定剂。其中苯乙烯弹性体、白油、马来酸酐接枝聚苯乙烯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聚丙烯和碳酸钙占总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0~20wt%、20~40wt%、5~10wt%、5~10wt%、10~20wt%和20~30wt%。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合理,成本低,是市场上同样产品成本的一半,符合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低成本生产基本要求。此外,本发明产品性能稳定,粘接性能稳定,不受尼龙基材的影响,在保障产品性能稳定的情况下,本发明造粒的环境温度为190℃,包胶温度200℃就可以包胶良好,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TPE尼龙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尼龙,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合成纤维,由于其卓越的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和机械制造领域。另外,由于尼龙及其改性材料具有高耐热性、高刚性及高强度及良好的绝缘等特点也常被用于制作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配件等。为了提升尼龙产品的电动工具的使用性能,一般需要在尼龙材料商包覆粘合包胶材料,即进行二次注塑包覆成型。现有的电动工具(尼龙产品)的包覆材料一般采用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简称TPE。其产品既具备传统交联硫化橡胶的高弹性、耐老化、耐油性各项优异性能,同时又具备普通塑料加工方便、加工方式广的特点,已成为取代传统橡胶的最新材料,也是世界化标准性环保材料。
现有的TPE尼龙包胶材料主要是通过苯乙烯弹性体和聚氨酯弹性体的共混制得。该材料不仅价格比较高,而且受尼龙基材的影响比较的大,使其粘接性能不稳定,有时候粘,有时候不粘,影响产品合格率及使用性能。此外,该材料在制件时所需要的温度较高,包胶温度为250℃以上,耗费能量较大,生产成本高,降低了产品的经济效益,也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环境需求。
因此,有必要对该产品及制备方法进行改进,以获得价格低、加工温度低、粘接性好的尼龙包胶专用粒料。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TPE尼龙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改进TPE材料配方,使产品的粘性稳定,同时降低包胶的温度,降低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及实用价值。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TPE尼龙包胶材料,其原料包括如下的组分:
苯乙烯弹性体、白油、马来酸酐接枝聚苯乙烯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和碳酸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所述苯乙烯弹性体占原料总重量百分比为10~20wt%。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所述白油占原料总重量百分比为20~40wt%。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苯乙烯弹性体占原料总重量百分比为5~10wt%。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占原料总重量百分比为5~10wt%。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所述聚丙烯占原料总重量百分比为10~20wt%。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所述碳酸钙占原料总重量百分比为20~30wt%。
前述的新型TPE尼龙包胶材料,其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共混:将苯乙烯弹性体、白油、马来酸酐接枝聚苯乙烯弹性体、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碳酸钙及稳定剂加入炼胶机中共混,得到预混料;
2)造粒:将步骤1)中所述的预混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塑炼,切粒后得到所述新型TPE尼龙包胶专用粒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步骤1)中,所述稳定剂占上述六种原料总重量百分数的0.05~0.1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文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文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408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